陈坚用这样的方式目的就是以压促变,就这么看似四平八稳的推进,初期在对方看来并没有太大压力,但这种情势若是一直持续,被动的一方心理上必定会逐渐开始产生变化。这种心理上的压力若是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有人开始受不了而出现心理崩溃,而这种心理崩溃可是会传染的。一旦有人因为心理崩溃而变撤退为逃跑,要不了多久就可能演变为全军大溃逃。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的明军中可是不止一次地发生过,建虏也是人,同样也有可能发生类似的状况,仅仅是看其承压的能力有多强而已。
而陈坚之所以敢以这样的方式向对方施压,则是因为对建虏的实力把握得很清楚。作为基本烂熟这段历史的穿越者,陈坚对建虏的真实实力非常了解,事实上建虏并不见得比明军的战斗力强多少,之所以十几年来一直能压着明军打,一则是因为大明正处于王朝末期,朝廷对军队的掌控力极度削弱,尤其向辽东这样的军镇,已经基本成了事实上的军阀,像祖大寿这样的大佬几乎就不听朝廷的使唤,凡事以保存自身的实力为上,根本就不可能为朝廷拼命,毕竟对于军阀来说,自身的实力就是安身立命之本,打一打像农民军这样的乌合之众没问题,对自身的实力损伤是有限的。而若是面对建虏这样战斗力在自己之上的对手,那绝对是不可能全力与之对抗的,因为那样做就意味着惨重的损失甚至有覆灭的危险,这种事自然不是作为一个军阀愿意做的,纵观祖大寿掌控辽西明军的十几年,根本没有与建虏打过哪怕一场像样的野战,仅有的几次死守锦州估计还是因为其将锦州当成自己的地盘而不得已而为之。其二,相比于明军,建虏很多都出身于深山老林,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这些人都是穷惯了的人,打仗就是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所以打起仗来非常的玩命,明军那些兵油子对上这样的对手,根本就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勇气与之相抗。其三,建虏的军纪也比明军森严得多,明军里面,像王朴,唐通这样的逃跑专家屡战屡逃却能一直稳稳当当地做自己的总兵,像这样的事在建虏方面根本不可能发生,建虏对于临阵脱逃者的惩罚那可是非常严酷的,哪怕贵为贝子贝勒,临阵脱逃基本都是死路一条,就凭这一点,建虏能对明军处于绝对上风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然,明军长期处于下风的原因还有很多,但归根结底并非主要输在真正的战斗力上面,建虏也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有先进的武器弥补与建虏在个人无力上的差距,全军上下有敢战必胜的信心,要打败建虏也并非难事。
对建虏的实力有清晰的认知,加上又有先进武器为依仗,人数上更占据绝对优势,所以,欺负一下对手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陈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戏耍对手,而是想通过这种方式造成对手的混乱,到时候再利用骑兵进行追击,最终达到将对方尽量俘掳的目的。因为陈坚知道对手是德格类,对此人陈坚并没有太大恶感,而且陈坚还知道此人与其哥哥莽古尔泰都不太受黄台吉待见,这一点德格类本人应该也是清楚的,所以若是能将其生擒,说不定还有可能将其培养成一个满奸,用来作为对付黄台吉的急先锋呢?历史上满清能培养数十万绿营汉奸,我陈坚为什么不能培养一群满奸?反正也不可能将建虏全杀光,因此这种事迟早都要做,不如就从德格类开始好了。
明军以新军为核心整体前压,尤其新军整齐地端着步枪,黑洞洞的枪口直指对面的敌人。陈坚早已有指令,对方若无试图反击的情况就不许开枪,须知子弹可是很宝贵的,而且没有多少富余,后续的供应起码还有十天半月才能到来。所以,现在的子弹绝对要能省则省,这次对建虏这支人马又主要是以俘掳为目标,因此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开火。当然,对于试图反抗的,那是必须要消灭的。
陈坚做了两手打算,第一手打算就是建虏在自己预期的范围之内出现混乱溃逃,那自然是最好的,自己就率领骑兵趁机追击,以自己的控马能力和高超身手,很轻松就能追上德格类并将其生擒,不过前提是德格类不要选择自尽,以陈坚对建虏各大贝勒的了解,德格类选择自尽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所以只要建虏出现混乱溃逃的情况,自己生擒德格类的概率至少在九成以上。
第二手打算那就是如果建虏的心理承压能力足够强,能够坚持到自己预期的范围之外,那么自然就会选择尽量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绝对不能让他们全须全尾地退回建虏大营,这是底线。
最终建虏的表现并没有超出陈坚的意料,毕竟他们不是后世那样的军队,虽然有着严酷纪律,但没有经过专业的心理辅导,要想成为一支铁军当然是不可能的。面对黑洞洞的枪口,所有人都是亲眼见证过它的威力的,先前好多死者都是一枪两个洞,很显然被那玩意打中绝对不是什么好的体验。现在被那么多枪口对着,给人带来的心理压力可是不小的,因此,不大一会,就有人产生了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想法,下意识地开始往同伴身后躲,一旦有人做了榜样,其他人也不是傻子,谁不想多活一会?不想死得快那就有样学样呗,你躲我也躲,这样一来,本来还算比较严整的队形自然而然地开始出现混乱。又因为阵型相对紧凑,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所以一旦出现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