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淮不能坐视不理,派部将陈泰去夺取两城。陈泰率兵包围了两城,切断了两城水源和粮道,坐等两城投降。姜维率军来救。陈泰命令部队坚守不出,自己率一支军迂回到姜维身后去断他的后路。姜维大惊,抢在陈泰之前撤走。被他抛弃的两城投降了魏军。
魏将邓艾对郭淮说,姜维不战而退肯定不甘心,还会回来的。因此邓艾在白水(甘肃天水境内的白水江)北岸扎营等候姜维。
果不其然,姜维几天后又回来了。他在白水搭桥准备进攻邓艾。
邓艾说,这么浅的水,他们完全没有必要搭桥。看来他们只是想牵制我们,真正的目标是西城。于是邓艾连夜派兵去增援西城。
果然又被邓艾猜中,姜维率军进攻西城。邓艾的军队提前一步到达西城,击退了姜维。
姜维打仗在计谋上面比魏军差一大截,算计不了别人,总是被别人算计,因此屡战屡败。但是姜维偏偏好战,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求胜心切,穷兵黩武,最终把蜀国拖垮。
东吴这些年相对比较安生。虽然孙权也一直惦记着北伐。但他的目的只是以攻代守,并没有灭掉曹魏的野心。曹魏的地盘比孙刘两家加起来还大一倍,想灭掉曹魏不现实。孙权只是想巩固防御体系。
另外,孙权因为日益衰老而变得昏聩,尤其是立太子那点事一直整不明白,搞乱了东吴。君臣陷入内斗,自然无暇顾及其他。
孙权早先立孙登为太子。孙登是孙权的长子,并且一直充当父亲的助手,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大家对孙登一点意见没有。但不幸的是,孙登后来死了。
孙权的次子死得比孙登还早。所以按年龄排,三儿子孙和就被立为太子。但孙权实际上喜欢的是四儿子孙霸。
孙权立孙和为太子,但也不愿意因此亏待孙霸,让两人享受相同待遇。也就是说孙霸除了没有太子之名,其他待遇跟太子都是一样的。这样的安排不仅让孙霸有了非分之想,也让群臣发生分裂。
有人认为孙权既然喜欢的是孙霸,那么孙和这个太子就不会长久。于是很多人开始向孙霸靠拢。朝中大臣分为两派,为争太子之位互相攻击。
孙和他妈王夫人和孙权的长女全公主有矛盾。全公主担心孙和做了太子,王夫人母因子贵成为皇后,将来对自己不利。孙权打算立王夫人为皇后,全公主百般阻挠,并且不断在孙权面前说孙和的坏话。
有一次,孙权得病卧床。全公主诬告王夫人面带喜色,孙和暗中联络大臣准备接班。孙权大怒,把王夫人叫来骂得狗血喷头。王夫人忧惧成疾,死了。此后,孙权对孙和也越来越冷淡。
太子之位发生动摇刺激得朝中两派的争斗进入白热化。
朝中大臣互相诋毁、攻击甚至诬陷最终惹怒了孙权。孙权下令废黜太子,赐死孙霸,将两派的大臣或杀或免。朝中因此大乱。
司马懿认为孙吴内讧是讨伐它的好机会,下令出兵东吴。
公元250年,魏军兵发两路杀入江东。
仗打得很顺利。魏军连战连胜。吴军节节败退。眼看革命就要成功了,司马懿死了。主帅没了,这仗就没法打了。战事因此中断。东吴得到一个喘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