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选了五十个“死士”,把他们从城楼上吊下去侦察了一番,蒋国柱在确认邓名离开后,又开始指挥士兵把塞在城门洞里的砖土刨出来。折腾了大半天后,算是把两座城门又掏开了。
很快派出城的探马就报告邓名临走前在城外竖起了两块高大的石碑,闻讯蒋国柱带着卫队亲自出城探察,发现自己好不容易寻来的巨大石碑果然被刻上了字,用来嘲笑自己,而几块小石碑也无影无踪,据工匠说它们好像都被邓名推到江里去了。
蒋国柱盯着那块巨大的石碑看了一会儿,冷哼了一声,把手一挥:“去看看江边那一面。”
“遵命。”标营卫士答道,接着又主动询问道:“巡抚大人,卑职是不是让人立刻把这块碑砸了?”
“等本官回来再说,”蒋国柱摇了摇头,还追加了一句:“不许擅自动手。”
到了江边后,蒋国柱围着那块碑转了两圈,发现上面确实只有李来亨而没有邓名,就指着那石碑骂道:“什么临国公,明明就是兴山贼寇!当真恬不知耻,快给本官砸了!”
随着蒋国柱一声令下,士兵们就一拥而上,抡起铁锤三下五除二地把那块邓名给李来亨立的碑敲成了碎块,然后把这些碎石一股脑地投入了长江。
“巡抚大人,那邓名的碑?”砸了李来亨的功德碑后,标营卫士再次问起前事。
“先留着。”蒋国柱一挥袖子,匆匆返回了南京,立刻把此事写成奏章,上报给北京,称南京官吏缙绅见到此碑后,无不切齿痛恨,士兵更有流涕者。蒋国柱称邓名弄巧成拙,立碑不但没有丝毫损害江宁官兵士气,反倒激起了士民将士的同仇敌忾。因此蒋国柱建议先将这块石碑予以保留,等邓名伏诛后再处置不迟。同时蒋国柱还告诉朝廷,他打算传檄两江,若是有人能擒杀邓名,那就奖给他与这块石碑同重的白银,为他立同样一块巨大的石碑。重赏加扬名天下,蒋国柱断定这定能激发壮士杀贼报国之情。
“若是朝廷不同意,那就不是我砸的了,我只是奉命行事罢了。”蒋国柱写好奏章送出去后,又派了一些人去保护那石碑,不许闲杂人等去破坏——这人手都是现成的,本来是他打算用来保护原先想立的那块功德碑的。
第二天蒋国柱又去石碑旁转悠了一圈,邓名因为认为这块碑不会长寿所以也没有费力气往碑亭里摆,而是大模大样地竖在郎廷佐摆流水席的原址。
“风吹日晒,说不定会有所损毁,要是被邓名误会,以为是我蓄意破坏就不好了。”蒋国柱观察了一番,觉得依旧有隐患,就下令召集工匠给这个石碑盖一个遮风挡雨的碑亭。
不过蒋国柱当然不能让人发现他的真实目的是保护石碑,所以他还为这个碑亭亲手书写匾额:
知耻近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