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宋胆>第174章 新崖山,听鼓(大)

千百舸舟随赵维船驾折返回港,有如众星捧月。

文天祥怔怔地看着眼前这一幕,以及身前不远的赵维。确是没想到,宁王于扶桑宋廷也有如此威望。

却不想想,这些人中,绝大部分都是赵维亲手从崖山绝境之中带出来的,又怎能不爱戴?

码头之上,诸舰的呐喊之声已然渐近,赵与珞紧紧攥着围栏,一个劲地擦着怎么也擦不干的泪水,终于把船首的那个面容看了个清清楚楚。

没错,是他那混蛋儿子。

赵与珞笑了。

......

与此同时,新崖山城内的百姓自高处远眺,也看到海面上千舟折返的壮观景象。

有好事者,亦纷纷向码头聚拢。

一时间,所有目光都集中在那两艘飞剪大舰之上。

赵维看着船下,心生澎湃。

五年,五年了啊!

当年崖山那一群只求速死的待宰羔羊,已是颓势不在,重振汉家风骨。

此时,海娃从身后插上来,将两把鼓锤递到赵维面前。

赵维一怔,“干啥?”

海娃,“怎么走的,就要怎么回来!”

赵维一窘,打起哈哈,“这...没这个必要吧?”

当年,两次登楼击鼓,那是因为士气全无,逼着他无所不用其极地鼓舞人心。

而如今已经是另一番面貌,再疯疯颠颠的,自己都有点尴尬。

却不想,海娃依旧擎着鼓锤,“可是,百姓已经习惯听鼓了!”

赵维不知道,自他走之后,无论是远征大洋深处的探险船,还是赴南北扶桑巡守的军舰,每次出征前,都要效仿宁王,击鼓明志。

百姓们也会自发地聚于码头,大礼相送,殷切相迎。

这已经成了习惯,每次鼓响都提醒众人,这是在为勇士壮行。

而这些人中,有的人永远回不来了,有的人侥幸归来,也会再响战鼓,告慰生人与亡魂。

所以,听鼓,已是新崖山的传统。

“这......”赵维还有点不好意思了。

“要不...文相公来?”

文天祥赶紧往后躲,“喊的又不是老夫的名字,我上去做甚?”

结果,海娃来了句,“璐王可敲了两回了哈!”

“给我!”

赵维二话不说,直接接过鼓锤,返身几步就上了高台。

环视一圈。

咚!!!

鼓声再起!!

新崖山内外,骤然一静。

咚!咚咚咚!!

战鼓由缓入急,响彻海天。

所有人肃然而立,聚拢目光。

眼里有泪,给归来的宁王,也给这五年间身死异乡的探险勇士。

直到...直到两舰入港,稳于栈桥之侧,鼓声渐歇。

陆秀夫、张世杰等人看着那高台上披风飘舞的身影,率先一拜,“恭迎...宁王!”

百姓们亦是有样学样,“恭迎宁王!!”

赵维以及文谢等人,就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步下海舟,踏上扶桑之地。

每个人心中似有一丝明悟,这样的大宋,怎有不兴之理!?

此时,赵与珞、陆秀夫等人已经罢礼迎上,赵维一眼就看到走在最先的亲爹,不由得加快步伐,冲了上去。

几乎是划跪于地,“不孝儿赵维!见过父亲大人!”

赵与珞:“......”

赵与珞紧咬牙关才不至失态,平复良久,方铿锵道之:“祖宗上佑,吾儿幸归!疲之甚矣,勿拘礼数!”

好吧,说了一堆官方辞令,其实就仨字儿——起来吧!

赵维如蒙大赦,也知现在不是和亲爹套近乎的时候,拜谢父恩,起身收礼。

随后,转向陆秀夫等人,抱揖一礼“维...见过诸位相公。”

却不想,陆秀夫赶紧向旁一让,不受赵维大礼。随后,携百官抱手于顶,高揖及地。

“恭迎宁王!”

身后百姓亦是如此,大礼再次奉上,“恭迎宁王!”

赵维闹了个大红脸,心说,现在都这么正式的吗?

可是,面上却还崩得住,深吸口气,朗声高唱:

“诸公守朝、亦苦于身,万民奋起,共兴当世!”

长揖抱手,朝着陆相公和百姓一拜到底,“王与诸公、万民,共勉之!”

至此,赵维的事儿就算完了。往旁边一站,等着文天祥、谢叠山赵与芮在来一遍。

赵与珞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暗自感叹,“好小子,成人了!”

要知道,赵维从新崖山走的时候,虽说也是满心报国志,但是说到底,还是个胡作非为的混小子,没像现在这么处置自如。

要是放在以前,早就“都起来!”“别客气!”“应该的!”这一类往出招呼了。

那边,文天祥率先上前见礼,与陆秀夫、张世杰二人对视往来,皆是神情复杂。

没别的原因,这三位虽然在后世并称“宋末三杰”,可实际上,关系却不咋地。

文天祥之所以被俘,要是真较真儿的话,有很大原因就是被陆秀夫和张世杰排挤了。

不过,百姓不知道这些,一听是文相公归回来,后边还有福王赵与芮和叠山先生,无不欢呼雀跃,更是兴奋莫名。

足足折腾了半个时辰,才算是百姓散去,众相公收回神通,终于可以说“人”话了。

那边,陆秀夫和张世杰一散场就向文天祥靠了过去,嘘寒问暖起来。

虽没把话挑明,但对于当年的不合,多少有些歉意之情。文天祥也不说破,感慨世事弄人。

这边,赵与珞也终于能和


状态提示:第174章 新崖山,听鼓(大)--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