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欣遇刺,郭浩让刑部调查,经过李辉的暗示,刑部最终把凶手定位为当初刺杀郭浩的人。
朝廷表面上把这个案子结了,郭浩暗地里却没有停止调查,这次刺杀很可能是宫中指使,这是郭浩最不希望看到的。
在外人看来,沈欣遇刺,没有必要兴师动众,毕竟沈欣这个公主也是册封的,与郭浩也没有血缘关系。
而郭浩大发雷霆,为的是皇家的威严,让其他人知道沈欣不一般,沈欣的秘密只有他的家人知道,外人并不知情。
经过几天的调养,沈欣可以下地走路了,外表看起来和常人无异,沈欣自己也没有感到异常。
“我说皇帝陛下,我什么时候能够出宫啊,这里真的好无聊,在这什么都做不了,你还是放我回格物院吧!”
郭浩不放心沈欣身体,所以把她就在宫中调养,这丫头心态倒是不错,差点死了还能这么活泼。
“你身体刚好,还是再观察几天比较好,反正那些项目已经开始了,你休息两天也无妨。”
沈欣在宫里,和其他人都没有话题,郭浩又国事繁忙,沈欣自然会觉得无聊。
他用了三年时间,才把格物院那些人调教过来,其实她这个公主没什么架子,她的助手都很尊重她。
“哎,好想回去啊,每当我无聊的时候,我就怀念我的手机、电脑艾派德,吹着空调看电视,想想真是享受。”
见识了后世的科技,确实瞧不上古代这些技术,二人之所以拼命发展科技,就是想找一找现代的感觉。
现在电灯是弄出来了,不过却费了很大力气,而且不能大规模复制,很多技术都不成熟。
大宋的科技现在是方心未艾,各门技术都开了头,可要是得到成果,还需要时间。
郭浩对此也没办法,他又不是神仙,近代用了几百年的时间,才把科技推后世的高度。
就算大宋一直平稳发展,恐怕也需要一两百年,才能达到二十世纪的水平。
如果过程中遇到瓶颈,恐怕需要更多的时间。
过完中秋,天气渐渐变凉。
西北局势逐渐平定,辽国虽然不甘心,可是也是没有办法。
河西走廊稳定后,郭浩派出使者出使高昌,他想试着用外交手段使高昌归降,这样大宋就不用出兵了。
沿途都是大宋的地盘,使者出使的难度比当年苏武小多了,不过眼瞅着就要到冬天,郭浩决定明年开春再派出使团。
……
腊月过后,郭浩下旨再次改元,此时大宋在地图上看,就好像龙头,河西走廊和辽东是两只角,所以改元龙兴。
宋龙兴元年,辽国保宁十年,正月。
耶律贤知翰林学士室昉有理剧才,改南京副留守,决狱平允,迁参知政事。
至是拜枢密使,兼北府宰相,加同政事门下平章事。
大宋占据了辽东、河西,本质上并不受辽国控制,女真除了部分shú_nǚ真,剩下的其实是独立的,只不过被辽国包围而已。
而甘州回鹘、吐蕃等小国,虽然依附于辽国,但也是独立的,而辽国真正的领土,其实就是现有的地盘。
所以,郭浩占据了两块地盘,辽国想想也就接受了,那些契丹贵族其实并不在乎。
就算皇帝在乎,那又能怎么样,抢又抢不回来,打又打不过,只要大宋不来惹他们,其他地方都无所谓。
一时间,辽国的风气变了,郭浩南北两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狠狠打击了辽国的士气。
自五代以来,中原视契丹为洪水猛兽,心里想多少有些畏惧,一直不想招惹。
可是郭浩继位后,根本不把辽国放在眼里,正所谓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郭浩知道辽国强大,想要打他不是打不过,但是打完之后的代价,不能不考虑。
如果郭浩不去铲除那些隐患,以中原之力直接讨伐辽国,无论是东北的女真,还是西北的羌人,都可能会趁火打劫。
两虎相争,必定是两败俱伤,而鹬蚌相争,最后是渔人得利。
就算没有外来的隐患,征战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也是不能忽略的,如果付出的代价太大,中原内部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郭浩不想给人做嫁衣,所以他一直避免和辽国大规模冲突,因为两国实力的增加,规模大小的上限也在增加。
这次收复西北,灵州防线宋辽两国也打了一段时间,辽国想要组织大宋收复西北,而大宋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拦住辽军。
事实证明,郭浩的猜测没错,辽国不敢投入太多兵力,因为涉及的利益太多,契丹贵族不在乎那些吐蕃的奴隶。
而东北那边更是虚张声势,曹彬的海军都没露面,辽军象征性地进攻几次,就撤军了。
没有威胁到契丹核心利益,那些契丹贵族是不会拼命的,再加上女真过让出了北面的地盘,所以也说的过去。
辽国接受了现实,没能阻止大宋的扩张,郭浩逐个击破,对于华夏大地上那些没落的政权,一个都不打算放过。
二月,郭浩和内阁商议过后,觉得现有的几家书院还是不够,于是决定在各省分别建设高级书院,并命名为大学。
如此一来,幼学和大学就是民间的教育机构,而原有的几家书院升级为太学。
这个政策,使大宋的教育系统更接近后世,幼学是小学中学,大学就是大学,而太学则是研究院级别。
完善了教育体系,郭浩决定在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