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抗战之最强民兵>第一百五十三章 首轮攻击受挫

(ps:感谢起点军事作家‘远征士兵’书友的打赏,诸位书友有兴趣可以看看他的大作‘越战的血’。蚊子也在追看呢y嘿!另外也感谢书友‘龙0819’大大的打赏!求推荐收藏,各类评价打赏!)

邢台城外有一个平时并不出名的西黄村,这座村庄建造在一片地形复杂且山高林密的山谷,而这里在竹下尾意识到行踪已经被发现,回邢台城的路被堵死之后,他带领着樱花特勤队,抢占了这座已经空无一人的村庄。

并且在进村的山道二旁布设了陷阱,随着等着那些围歼他的大部队到来。当然他也不是坐以待毙,布置好防御线后,也第一时间向岗村宁次发报救援。至于那位离他们最近的邢台城防官,才直接被他无视。

因为他很清楚,区区一个邢台方面的援军,是没有办法将他这支小队救出去的。只有岗村宁次这位华北最高指挥高,才有权力对他展开最大规模的迎救。虽然他平时不喜欢把父亲的名头说出来,但这个时候他已经发电求援,只要岗村宁次怕得罪自己父亲跟天皇,那他无论如何都必须要死力气对他展开救援。

收到岗村宁次发来的电报,他已经调集邢台以及周边的驻城守军,对他们展开紧急救援,并且还从石家庄派出了空军进行支援时。竹下尾就知道他的背景还是起到了作用,这个司令官还是不敢轻易让他玉碎在这里。要知道,只要他这次能顺利突出重围,他势必将成为日军陆军中最年轻的少将。对于他这样的精英,想必岗村宁次也要衡量一下,如果他命丧与此的后果有多严重。

话虽如此,但竹下尾同样清楚岗村宁次的援兵是派出来了,但他能否坚持到援军来援那一刻也是值得考虑的事情。为此,得到了援兵将以最快的速度抵到时,竹下尾也开始根据西黄村的地形里里外外布置了好几道地形。

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这里发挥不出集群作战的威力,要想攻进来,外面的部队就必须进行猩建制的渗透。这对于有过特种作战训练的樱花队员而言,无疑是最有利的防御反击地点。

唯一让竹下尾担心的是,他们经过昨天晚上的战斗,随行配带的弹药补给已经不多。这意味着前几轮防御作战,他必须尽可能的就地进行补给,利用进攻对手的武器尽可能的拖延时间。直到那些援兵的到来,更何况头上还有不时的空军进行支援呢!

一边吩咐手下的士兵,等下作战的时候尽可能收缴对手的武器,他又一边给岗村宁次发报,希望到时来援的空军对他们进行空投弹药补给。只有这样,他才能依靠这些部下,尽可能拖延更长的时间。

令他有些奇怪的是,村外那支将他们包围的民兵纵队,并没有第一时间向他们发动进攻。相反很细心的开始挖掘防御工事,反倒更显得他们这支小部队是进攻方,外面的人是防守方。就在竹下尾以为这些民兵纵队的人,是不是准备将他困死在里面时,另外一支人数众多民兵纵队部队出现在他的视线之中。

看到这些接替外面那些包围他的部队,竹下尾终于明白为何刚才那些民兵不进攻他们,敢情是要让他们的主力部队负责进攻呢!

这支经过快速行军赶到这里的正是朱大炮指挥的邢台民兵旅主力一团,见这些基层民兵纵队的人已经替他们挖掘好一些防御工事后,朱大炮还是感谢这些替他们包围住,这帮昨晚偷袭他们旅部驻地许子的基层民兵。

命令随行的部队接管这些工事后,朱大炮先是仔细的观察了一下西黄村的地形,发现这里还真不愧为一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至少这个带队的许子指挥官,在挑选地形方面还是有值得称道的地方。那么接下来他必须好好计划一下,如何将这帮许子尽快全歼于这里。

要知道,来的路上他已经收到纵队总部转发的,整个邢台附近已经因为这支许子部队打翻了天的报告。那些赶来支援的许子部队,完全是不惜代价的拼命增援发。

如果不是司令员下定决心要收拾这支敢偷袭他们折许子部队,单靠他们邢台民兵旅在这块的力量,还是没办法阻击太长的时间。这意味着越早结束战斗,那些正在打援的民兵跟配合作战的八路军,也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通过望远镜观察,朱大炮很快发现进村口的地方,那些许子也同样在快速的挖掘防御工事。知道这帮许子是想尽可能的拖延时间后,朱大炮立刻命令随军的山炮营,开始构设炮兵阵地,对村口的许子防御工事进行炮击。

随着炮兵构建好了炮兵阵地,朱大炮立即命令山炮营开始炮击,并且将一团的一个主力营派了出去。只要等到炮击结束,一营几百号战士必须抢占村口的高地,为后续的进攻部队打开突破口。

山炮营的十几门75口径山炮,随着朱大炮这位团长的命令,开始将炮弹快速的轰向前方的许子阵地。随着这些炮弹在许子的阵地上腾起烟雾,一团一营的战士,在其营长的带领下开始稳步向前推进。等到山炮营的炮击停止,这些战士突进的速度立刻加快。

可惜令朱大炮有些失望的是,刚才那一轮炮击似乎起的作用不是很大,正在快速突进的一营很快遭到了许子的密集火力打击。一个个拼命突进的战士,都很快倒在了血泊之中。带队的营长的看到进攻受阻,立刻命令部队原地待命,尽可能的就地反击。

可是这个想法,随着许子的精准点名,趴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三章 首轮攻击受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