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抗战之最强民兵>第一百三十九章 憋疯了的鬼子屠村

通过电报得知海军航空兵,并没有发现伏击自己的民兵纵队主力大军,日军21师团师团长田久一的心里,对于这支在日军中开始变得难以对付的民兵纵队,充满了震撼。原本还想借助航空兵的轰炸,替自己争取一些撤退的时间,可现在看起来这时间根本没有。如果他这支骑兵部队再不加紧速度,很有可能让民兵纵队留在这里。

一路上东躲西藏的田久一,在命令部队狂奔了半天后,终于抵抗不住身体上的疲惫跟饥饿,最终还是下达了原地休息的命令。现在摆在他们面前逃跑是一个问题,但解决这千多号人的饮食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马匹可以吃草度过这几天,可他们这千多号人怎么度过呢?

看着一众手下一个个饿的头晕眼花,甚至有些骑兵下了马之后直接晕厥过去,田久一知道逃跑要紧,但吃饭同样要紧。实在没办法的他,只得派出几队侦察骑兵前往附近侦察,并且交待这些侦察员,一定要小心不要惊动了附近的民兵部队。否则,一待对方得知他们这群人的消息,想必就真的麻烦了。

派出的几支骑兵小队,报着只侦察不打扰的心态,将他们方圆几公里的地方仔细侦察了一遍。村庄还是发现不少,但这些骑兵回复的消息是,这些村庄似乎都有民兵巡逻。一旦他们进村抢粮,势必会引来后续源源不断的援兵。

听完几支侦察骑兵回馈的情报,田久一最终沉思了一番后道:“我们现在已经别无选择,再不补充体力好好休息一下,只怕我们根本赶不到朱州。所以,我们必须选择一个隐蔽的地方好好休息一天,再搜集些干粮以供路上行军食用。

我决定等下我们还是前往三小队侦察的那个村庄,将这个人口不多地形又隐藏的村庄给围起来。在村庄搜集粮食,并且尽可能的制作干粮。

记住不准放跑了一个支那百姓,否则我们都将玉碎在这里,进村时一定要小心,不能惊动了对方的民兵,没有必要的话尽可能不要开枪,都听清楚了吗?”

之所以不选择大点的村庄,田久一主要的考虑就是防止形迹暴露。三小队侦察到的那个村庄,因为靠近山林地道路不是很通畅。故此,只要他们控制住村中每一个人,不能他们逃跑。在这个村庄休息一天在赶路,应该还是比较安全。至于如何防止消息走漏,田久一在前往这个村庄的时候,已经给村庄的那些百姓给判了死刑。

以有心算无心,田久一带领着一千多号骑兵秘密抵达那个山间小村的时候,村子里家家户户开始准备晚饭。那炊烟带来的食物香味,令躲藏在村外的许子骑兵们,开始变得骚动起来,恨不得第一时间冲进村庄大肆抢掠一番。

只是田久一来的路上已经交待,此次进村必须尽可能的小心,能够不动枪就切记不动枪。那怕村口看到的二个巡逻民兵,田久一都从骑兵中挑迅个身手比较好的过去抹杀对方。为的就是不用枪解决掉这个村子里的民兵!

当四名拿着手枪跟匕首的骑兵小心翼翼的潜进村口的民兵哨卡前时,他们身前几米处的民兵并不清楚,死神已经近在咫尺。就在这二个民兵转身的瞬间,早已经等候多时的日军骑兵,二人一个的将二位民兵给抹杀在哨卡前。就在他们准备招手让后面的骑兵跟进时,四个猫着眼往村庄潜行的许子,突然就被一处草丛中传来的枪声给击毙了一个。

枪声划破寂静的村庄,田久一的心中顿时被吓了一跳,知道时间拖的越久对他们越不利。枪声响起的那一瞬间,田久一立刻命令所有骑兵往村庄突袭,争褥将村庄所有百姓解决。现在的他只能期待,这个地方比较隐蔽,这一串略显凌乱又短暂的枪声,不会惊动到附近的民兵大部队。

村庄只有一支十人的民兵小队,面对一千多号来势汹汹的许子骑兵,只短短抵抗了不到半个小时,就被这群骑兵突进了村庄。而同样还处于莫名中的百姓,更是刚一走出家门就被突进来的许子骑兵给枪杀。整个原本详和平静的村庄,在许子抵达的时候,顿时变得如同地狱般血腥了起来。

也许是被民兵主力部队的伏击压抑的太久,这帮许子在村庄里面大开杀戒,直到整个村庄再也见不到一个活人时,这帮如同恶魔般的许子才停下手中的动作,全村二百多个村民不分男女老少全部倒在血泊之中。

原本看到部下在进行惨无人道的杀戮,田久一中将准备开口阻止,可看到这些骑兵一下子变得精神抖擞,他知道如果不让这些部下发泄一下心中的怒火,想来他们的战斗力只能停留在被民兵主力击溃的那一刻。正是出于这种考虑,田久一就没有下达停止屠杀的命令。

当然他阻止部下屠杀百姓,并不是觉得屠杀百姓过于残忍,而是担心刚才那一阵枪响会引来附近的民兵部队。如果能将这些百姓控制在手中当人质,至少能让他们拥有一道保护符。对于民兵纵队保护百姓的坚决态度,田久一还是听华北的驻城军官们说起过。只要手里有人质,他们这些人多少就有活下来的保障。可现在全让自己的部下杀光了,接下来他又应该怎么办呢?

大开杀戒了一番的许子骑兵,精神面貌明显要比来的时候好上许多,田久一中将也知道,不能太过责难这些部下。毕竟,他能活到现在都是靠这些部下给救援出来的,相比这些部下的性命,多杀几个华夏百姓他一点都不在意。

担心枪声会引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九章 憋疯了的鬼子屠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