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1344年>第五百零八章高平安的说书天分

高义虽话不多,可不代表他是个傻子啊,其实有许多这等不爱说话的人,观察能力都比话多的人更强。

高义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因为他不爱说话,所以更能观察到许多别人所观察不到的细节和变化,刚才高凡和朱元璋在那里低声说话,还时不时的瞄自己一眼,高义就猜到二人的谈话定是和自己有些什么关系。

高义匍匐着爬到高凡和朱元璋的面前,“哥,什么事”

“我刚才和元璋商量过了,此次任务之后,你就不在军营里呆了,跟着我回高家。不过为兄觉得你也是二十多岁的人了,还是得你自己做主自己的事,所以问问你是愿意回去,还是留在军营里。”高凡觉得要是高义真的喜欢军营中的这种生活,自己若是非要让高义回去,高义就算回去了,做其他事也提不起劲,也没意义。

“义儿都听哥的安排。”高义却是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那你更想在哪里呢”高凡觉得高义不可能一点自己的想法都没有吧

“义儿都可以。”高义又答。

高凡发现跟这种死脑筋聊理想聊自由毫无意义,似乎高义从小便时这样,自己说什么他就从不反驳,全都照做。

兴许是高义的童年经历,让他十分珍惜今天的一切,生怕自己的反驳惹恼了别人从而失去这一切。

也可能是高义的性格本来就是这样,服从是他的本能。

不过高凡觉得,只要是个人,就是有思想的,高义这般是前者的可能性更大。

看来自己没给高义什么安全感啊,也罢,等回家后,多关心关系他,对他好一些,渐渐的应该就能改了吧。高凡只能如此想着。

“好吧,那为兄就为你做主了。”高凡点了点头。

随即,高凡又听朱元璋聊了聊对此次行动的安排。

朱元璋说,到了亥时,大家会照计划去将地图上标示陈友谅所在地的两个出入口附近都包围起来,再派出三千人左右守在陈友谅之前的藏身处也就是那个茅草屋。

高凡最开始只0在地图上标注出了陈友谅最新窝点的两个出入口,后来经过高平安的提醒,他担心高平安所说的成为现实,所以都标注了一下。

结果事情太多了,高凡只记得在地图上标记,却忘了给朱元璋将高平安的分析。

刚才聊起安排高凡才想起,正想着此时还有没有办法弥补呢,哪知朱元璋就说起了自己安排了三千人在茅草屋附近,果然啊,高平安能想到的,朱元璋都想到了,高平安没想到的,朱元璋依旧想到了。

“是不是平安在濠州的时候,大部分时候都跟着你的”高凡觉得如此相似的思维模式,绝对不是巧合。

“是啊师父,平安他除了平日里跟着士兵操练和休息的时候,其他时候几乎都跟在元璋身后,师父您是不知道啊,平安他实在太聪明了,很多事情弟子都不需说太多,只需一个眼神,他便能会意。弟子那些出生入死的好兄弟都没平安这般懂弟子呢,平安这还是个几岁的孩童,若是长大了啊,那真是不得了。”朱元璋的眼神中只有欣赏,没有畏惧。

看来他并没有因为高平安的出色而感到担忧,这让高凡放心不少,他就担心高平安太过锋芒毕露,给朱元璋心里埋下了一颗刺。

不过朱元璋虽然只是一个劲的夸奖平安,高凡也知道,高平安能进步这么快,除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之外,也是少不了朱元璋的培养,环境对一个人的培养,比去死读书有用不知多少倍。

那不然为何前几年高平安未曾去军营时,用学习机将古往今来的名著几乎都看了个遍,可那时候平安的聪明却只是“小聪明”,现在平安在同龄人中,可谓是拥有“大智慧”了。

而高平安的这些所谓“大智慧”,不知倾注了朱元璋多少的心血。

朱元璋本就事务繁忙,还要腾出空来教授高平安这么多

“平安这些年,让你费心了。”高凡看着朱元璋,有些感动。

“师父您这是什么话,平安师弟他聪明至极,根本不需元璋费多少心,何况很多时候,元璋还需要平安师弟为元璋出主意呢。他经历的事与元璋经历的不同,同一件事,他也总能看到元璋不能看到的另一面,说来惭愧,元璋觉得自己教给平安师弟的,还不如平安师弟教给元璋的多。”朱元璋说着,要饶了饶头,看起来的确很不好意思。

“元璋小时候没读过书,都是十多岁了师父给元璋起的蒙,那个时候啊,元璋就一心想着要出人头地,所以就死劲去记,其实元璋脑子没那么灵光。如今元璋也算是有些势力了,但是元璋还真不爱看书。而那些先生每每给元璋上课,都是照本宣科,搞得元璋一听到先生说话就觉得困意来袭,可又不得不学,一直以来都十分痛苦。而平安师弟就不一样了,他每次都能用丰富的语言将书中的内容像讲故事一般讲给元璋听,每次元璋都听得津津有味,正是通过师弟,元璋才了解了古往今来所有帝王的得失,一次来告诫自己,让自己效仿那些做得好的,避免那些做得不好的。不仅如此呢,连标儿也喜欢听平安讲这些故事,总是要缠着平安说要师叔,要师叔,哈哈,也正是因为平安讲的故事生动有趣,标儿的蒙学入门也变得十分简单。外人都说标儿聪明,其实只有元璋知道,这都是平安的功劳。”朱元璋一口气说了一大通高平安的优点,而且还不是夸得很假大空,都是一些实打实


状态提示:第五百零八章高平安的说书天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