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中华第四帝国>第五百八十五章 中国出手

ps: 第二更到!要掉下会员赞榜了,求赞一下!感谢属于最后一个小牛的打赏!感谢属于晨光的悲鸣的月票!

时间进入到1900年3月份,春天已经到来了,帝国除了北方地区之外,都开始迎来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内阁已经开始做移民前的准备了。一旦准备完毕,四月份或者五月份,移民工程就要正式启动了。

在这期间,俄国的战局,终于出现了变化。在尼古拉大公担任俄军剿灭叛党的总司令之后,率领四十万大军,稳住了战线,阻挡住了起义军向北进攻,将战线稳定在了切梅利。两个月之后,俄国陆军部新招募的上百万军队,新兵训练结束。并且俄国从英法两国订购的武器也全部到位了。这个时候,尼古拉大公率领一百五十万军,分三路向南方的起义军展开了猛烈的进攻。一路攻击顿河地区的起义军,另外两路,则围攻乌克兰地区。此时的乌克兰地区,已经全部掌握在了俄国民主工党的手中了。俄国民主工党掌握的军队,也已经扩充到了两百万人。

只不过,俄国民主工党掌控的军队,完全就是乌合之众。即便有德国派遣的教官,但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就将这些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或者工人变成真正的军队的。这使得俄国民主工党空有兵力上的优势,但一旦遇到俄军的精锐军队,根本就不堪一击。

3月20日,尼古拉大公指挥上百万的精锐俄军,在基辅以北的切尔尼戈夫和俄国民主工党的大军交战。此战,俄国民主工党投入了一百五十多万人,双方加起来足足两百五十万人,在乌克兰平原上,展开了惨烈的搏杀。

双方围绕切尔尼戈夫,进行了五天的激战。但是,最后的结果,依旧是兵力处于劣势的尼古拉大公率领的俄军获得了胜利。俄国民主工党的军队。被打的打败。一百五十万人除了十来万人逃回了基辅之外,其余的人,都被俘虏或者击毙了。那些杀红眼了的俄国军队,连投降了的俄国民主工党的军队都不放过。这使得俄国民主工党的那些军队,足足有数十万人被屠杀,鲜血第聂伯河都染红了。

俄军取得了切尔尼戈夫大捷,这让沙皇尼古拉二世以及俄国政府都非常的高兴。沙皇尼古拉二世甚至表示,在5月以前。就能够将叛军全面剿灭,将这些该死的叛乱者全部送上绞刑架。除了俄军在切尔尼戈夫取得的胜利之外,在顿河地区的军,也取得了节节胜利。俄国南方的叛乱,一时间进入了非常危险的境地,随时都有被剿灭的可能。

俄国民主工党上下也是非常的震惊,在之前取得胜利的时候,他们欣喜若狂,似乎以为推翻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统治,就在眼前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三位主要领导人。马尔托夫、普列汉诺夫和乌里扬诺夫三人,开始为俄国民主工党未来的路线,以及领导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但是,前线军队打败,这让他们彻底的傻眼了。这也使得这三个领导人,对于接下来的行动,产生了分歧。

马尔托夫坚持在基辅和俄军决战,并且发动更多的工人和农民加入战争。而普列汉诺夫和乌里扬诺夫,则认为现在大势已去,留在基辅的话。只会被俄军消灭的。他们应该放弃基辅,撤往东面的顿河地区,和那里的起义军联合起来,继续和俄军抗衡。

两种观点。谁也无法说服谁。最终,俄国民主工党的军队,再一次的分裂了。剩余的六十万的军队,有三十万人坚守基辅,在马尔托夫的率领下,企图和俄军的决战。另外的三十万人。则在普列汉诺夫和乌里扬诺夫的摔落向,向东方转进。马尔托夫在基辅,发动工人和农民加入军队,包围胜利果实,短短五天之内,就将军队扩充到了上百万人。但是,这些军队,根本就不会任何的战斗技巧,连武器都没有,根本就不能指望他们去应对精锐的俄军。

基辅的战斗,仅仅只进行了三天就结束了。俄军在重炮的掩护之下,轻易的就攻破了基辅。攻入基辅之后,俄军开始大肆的屠杀那些起义者。在这期间,不可避免的爆发了抢劫、强*奸,杀人放火更是常事。很多没有参加起义的平民,也遭殃了。而俄军的统帅尼古拉大公,并没有阻止这些。在他看来,士兵获得了胜利,这正是他们放松的时候。特别是那些哥萨克骑兵,他们本来就没有军饷,获得胜利之后的抢劫,是他们获得财物的最主要的来源。俄军在基辅的逗留,也给了另外一支起义军足够的转进的时间。

4月下旬,普列汉诺夫和乌里扬诺夫两人,率领几十万俄军进入到了顿河地区,和当地的起义军一起,击败了进攻这里的俄军。军队的数量,再一次的膨胀到了上百万人。只不过,经历了上一次的失败之后,普列汉诺夫和乌里扬诺夫两人,都不认为他们手中的这些军队,能够和精锐的俄军相比。经过商议之后,两人率军向南进攻,准备进入高加索山脉,依靠地势和俄军相抗衡。在转进的过程当中,普列汉诺夫不幸遇难,整个俄国民主工党,进入到了乌里扬诺夫的领导之中。

只不过,他们的危险却一点都没有改变,尼古拉大公正率领上百万的精锐军队,对他们步步紧逼,他们的起义被俄军剿灭,已经近在眼前了。

4月28日,切尔克斯克,俄国民主工党占领了这座城市,再往南走,就是高加索山脉了。一旦进入大山之中,俄国民主工党虽然能够逃过俄军的追杀,但山里的条


状态提示:第五百八十五章 中国出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