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潼关的是封常清,他手里依然没有像样的兵。
不过,让玄宗感到放心的是,他已经命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带兵去潼关。
哥舒翰手里有新组建的神策军,玄宗还打算再给他增派几万人。这几万人也是从关中一地新招募的,战力嘛,只能说“可壮声势”。
为什么说这些新兵只能“可壮声势”呢?那是因为有天武军这个先例摆在那里。
李享带着天武军去了常山,依靠重赏和督战这种恩威并施的手段,天武军拼死打了一仗,总算是胜了。
可随后,军中逃兵日益见多,甚至还有自伤的,把李享搞的很是头大。
他想着李泌曾说过这样的话,“这些人好歹能救了常山就不错了,你还能指望他们抄了安禄山的老窝吗?”
现在常山之围已解,好像这天武军的使命也就完结了。李享想想就觉得可笑,花费大量钱财招募的军队,竟然用了一次就没用了。
还是小先生说的那话对啊,“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若是临时招募,当有颜杲卿那种人品。”
颜杲卿什么人品?做官不贪,行事公道,故而百姓爱之。
想到这些,李享干脆给玄宗上了一道奏表,把天武军的损失说的最大。然后又说,河北一地有颜家兄弟,足以让安禄山断了粮草。而收复营州、幽州等地,天武军则倾力难为。
玄宗本就不想让李享手里有兵,看到这份奏表后,干脆下诏命李享将天武军余部交给颜真卿,而李享和禁军士卒则返回长安。
就这样,天武军名存实亡。李泌则给颜真卿去信,让他积蓄力量,用好天武军这块牌子。
颜真卿会意,重新整编军队,将与他一起并肩作战的将士,还有堂兄颜杲卿的手下,重新编成天武军。
然后,他上奏朝廷,说天武军得到补充,此时已有精兵五万,稍加训练后,便可进军幽州等地,威胁安禄山的老窝。
玄宗大喜,加封河北招讨采访使颜真卿为天武军大将军,特进,平原郡公。御史中丞颜杲卿也被加封为吏部尚书,常山郡公。
就这样,对大唐忠心耿耿的颜氏兄弟,同日成为公卿。同时,苏焕,李余,韦瑶等人也分别做了天武军中的偏将别将。
而从荆州青上书院来太原接受马匹,结果直接参战的许远,则升为荆州长史。
许远在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然后就只身入蜀,在剑南节度使府任法曹。后来,因为他严格执法,仗义执言,被当时的节度使章仇兼琼看不惯,被借故贬为高阳县尉。
许远没有去上任,直接去了荆州青上书院进修。后来,他就留在书院协助庆王李琮。
这次,他因功升为荆州长史,都是他靠军功积累得来的,李泌和庆王没有帮忙。因为,许远不许别人帮忙。
除了那次他要去荆州青上书院进修之外,他没有求过任何人帮他。
命哥舒翰带着神策军去潼关御敌的诏书发出后,颜真卿兄弟二人正带着天武军在河北大地忙着断安禄山的粮草。
玄宗觉得危机已是过去了,认为安禄山完蛋只是早晚的事情。
局势突然之间变得明朗,也变得有利于朝廷这边。但对李泌来说,局势依然险恶。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险恶不是来自于安禄山的叛军,竟然是来自于杨家族人。
自从外部局势有利于朝廷这边以后,杨国忠,还有杨家的人,突然又是恢复到先前那种飞扬跋扈的样子。
上次什么“打仗想起男儿来了,平日却是女子作妖”。
做为杨氏一族的主事人,杨国忠怕引起乱子,便再三嘱咐杨家人,特别是虢国夫人这种喜好张扬的,凡事低调一点。
他们也确实低调了,可也只是低调了那么一点点。现在局势缓和了一点后,他们的尾巴又翘了起来。
这一天,虢国夫人的新府邸又装修好了,而这座府邸原先的主人就是安禄山。
看到杨家人依然得势,朝中有人就授意手下放出风声,说安禄山造反,就是为了诛杀杨国忠。
至于安禄山称帝,则是因为安禄山的长子安庆宗被皇帝下令杀了,安禄山生气,故而干脆造反了。
这样的话很能蛊惑人心,一时之间,长安城里风声迭起,让本来就担心安禄山会杀进长安的百姓们更是怨恨杨家人了。
而且,封常清给李泌送信,说是监军边令诚诬告他和李嗣业联手贪污军费,倒卖军需物品,皇帝好像是信了边令诚的话。
说皇帝好像信了边令诚的话,是因为朝中有人私下里给封常清示警。
对这些事情,李泌也是无语了,心说还能不能过两天消停日子了?这才有了一点起色,又闹起幺蛾子来了。
边令诚这人,李泌倒是认识,但也仅仅是认识而已。当初进宫给武慧妃治病的时候,陪着李泌的就是这位边令诚。
李泌当初判断这位边令诚是个小心眼的人。当然,想到他的太监身份,他的心胸能开阔到哪里去。
边令诚和封常清却早已熟识,两人一起在安西军**事,一起打过仗,一起经历过生死,属于那种生死之交。
按说这样的关系,两人不至于闹僵。可事情就是这么无常,两人不但闹僵了,闹的还很僵。
原因就是封常清在洛阳时,只要牵扯到军事方面的事情,都不会与边令诚这位门外汉商量。
这也怨不得封常清,在安西军的时候,封常清每当遇到牵扯到用兵的事情,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