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长生手里最后的肉干吃完拍拍手看着他们说道,“咱们继续讲古!”说着拿起烧火棍子,在地上画出长江、黄河,这样卡位疆域图大小有个数,“今儿我们讲宋代。”
姚长生没有细讲,从上古神话到现在,将历史捋顺一遍。
让一无所知的陶家人对历史有个清晰直观的认识。
陶六一听他讲完,忍不住说道,“原来咱们有这么长的历史啊!”
篝火映着陶七妮的脸红扑扑的,垂下的眼睑遮住了自己的心思了,原来历史从宋朝拐了个弯儿,没有大元了。
陶七妮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耳朵,或者读音有错,“姚大公子,还没说说国姓是什么?”
“慕容!”姚长生看着她说道。
陶七妮挑眉,得!这下子可以确定了。
大燕之前就没有大一统,连年混战,民不聊生,直到大燕铁骑横扫**,问鼎中原,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了。
从陶七妮所看到的,按照一个朝代的兴衰史来说,不能中兴的话,那就已经是末期了。
有着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其中之一的好处就是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剧本。
有人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仿佛只有读历史,才能看懂社会,才能看透人生,才能在现实社会做出正确的选择。‘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也是著名史书资治通鉴书名的由来。
但有时候历史对现实却没有什么借鉴意义,因为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生搬硬套,最后倒霉的是自己。
“妮儿,妮儿。”沈氏扯扯她的袖子道。
“嗯!”陶七妮抬起迷蒙的双眸看着他们道,“怎么了?”
“俺才要问你怎么?想什么呢?叫你都不吭声。”沈氏看着她关心地问道。
“听的入迷了,姚大公子讲的太好听了。”陶七妮眨眨眼看着他们说道。
撒谎!姚长生深邃的眼底深处窜着火苗看着她,眼神充满了探究。
仿佛察觉他的目光,陶七妮抬眼看过去,却发现他清澈如水的双眸映在火光中。
“大燕地盘这么大啊!好像比以前的朝代大。”陶十五看着他画的大致疆域道。
“是啊!”姚长生感慨地说道,手中的烧火棍,沿着弯弯曲曲的线,勾勒着疆域道,“前所未有的大!”
“姚大公子对现有人口有多少知道吗?这走了这么久,不说十室九空,这连村落都没见几个。”陶七妮满眼问号地看着他说道,“这可是人间繁华的富贵地。”
“呃……”姚长生抿了抿唇看着她说道,“这个怎么说呢?大燕初期铁骑一路南下,动辄屠杀,甚至屠城。”
“啊!”陶家三口惊呼一声捂着自己的嘴,一脸的不敢置信。
陶七妮闻言点点头,随即又摇摇头道,“这也不对,都杀光了,没有了人他要当谁的王?”
“前期频繁屠城的重要原因就是威慑敌人,让大燕军队伤亡降低,还有就是羞辱和报复。在兴起之前,没少被人欺负,现在嘛!强大了自然要十倍百倍的讨回来。”姚长生晦暗不明的双眸看着他们说道。
“平民百姓何其无辜,真是可恶。”陶七妮面色难看语气微凉道。
姚长生眼底闪过一丝诧异看着他们又说道,“其实更多的人不是死于战乱,而是因为战争造成的饥荒和瘟疫。你们现在应该深有体会了。”
陶七妮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即使是现代要靠武力消灭这么多人口,也是困难的不行,没有机枪,毒气,燃烧弹的情况下,几千军队一天还不一定能杀一千头猪。
“那现在人口有多少?”陶七妮好奇地看着他问道。
“八千多万,不到九千万。”姚长生看着他们说道。
“这么多。”陶六一惊讶地说道。
“你看看疆域,就知道人口也不算多。”姚长生手中的烧火棍点点地上的图道。
“可是俺们中原历来繁华,怎么就看不见人呢?”陶十五满脸疑惑地看着他说道。
“这里现在无法跟南边比,因为长期天灾**,人口损失太大,造成大量人口向南迁徙了。”姚长生看着他们认真地说道,“宋朝不还迁都到南方了。”
“这倒是,树挪死,人挪活。俺们不也逃荒出来了。”陶十五闻言重重地点头道。
“啊!”陶六一腾的一下站起来,惊恐地看着他们。
“你干嘛一惊一乍的。”陶十五看着身旁的他道。
“爹,咱还是别去京城了,哪儿也太恐怖了。”陶六一坐下来看着他说道,“动不动就杀人。”
姚长生闻言眼睛忽然亮闪闪的,要是能就此南下就好了。
“可是咱答应姚先生送他到京城的。”陶十五看着陶六一道,“做人不能言而无信。”
“现在争论这个没有意义,京城这个目标太远,咱还是先走到省府汴京再说吧!”陶七妮看着他们说道,目光穿过篝火落在姚长生身上,意味深长地说道,“在汴京城应该能除去贱籍吧!”
姚长生闻言黑眸轻闪,这话听着话里有话,硬着头皮道,“能!”
“可是?”陶十五还是不放心地说道。
陶七妮纯真的双眸看着他,好言好语地说道,“爹啊!等到了省府,只要姚大公子梁明身份,为了巴结兵部侍郎大人,多的人是送钱、送马的。官官相护嘛!”
这话说的竖着好听,横着难咽,姚长生在心里翻了个大白眼。
“等到了省府,他北上,咱们南下,以后这桥归桥,路归路。”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