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都市现代>从军事片开始当大佬>第434章 千亿之子

这种用吊车的拼装搭建,看起来还是很震撼的。

就在一众演员的眼前,昨日这里还是一片空地,但自己在一遍拍了半天戏后,就看见一辆辆重卡呼啦啦的驶入剧组,上面安放着三截碉堡、暗堡以及各种零部件儿!

道具组就用吊车一截一截的将碉堡吊装下来,挖土机挖出坑后,就一节节的安插在起伏的空地上,跟堆积木似的,没多久就原地搭建出一个真实碉堡体系出来!

不单单是这圆柱形的碉堡了,围绕着碉堡周边建设起来的围墙等,都是以轻钢为骨架、青砖镂空起来的。这样的好处就是场景搭建很高效,道具组想要在那儿搭建碉堡场景,只需要重卡吊车进行拼接吊装就完事儿,是相当之快速。

不过,尽管这种方式虽然高效,但这种拼装碉堡因为以轻钢为骨架,单个的整体制造成本、平日损耗以及往来运输费用等等综合算起来,却是要比原地直接用砖石粗糙建一个要花费更多的。

因此,其他拍军事戏抗战的剧组,并不愿意使用这种场景移动搭建的方式。也只有红星影视,因为军事抗战题材是主业,凡战争戏必碉堡,这种拼装式的碉堡可以反复循环使用,并且这部戏里用了,下部戏里还能接着用。这样既不会造成给当地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对于红星影视而言,也不用每部戏里都要去大兴土木,这就节约了道具成本。

“好,大家各就各位。”

站在这高效搭建的“小鲍庄据点”之前,李南池强调完操作安全,眼前一众人按照计划各自进入应处岗位中。

一声开拍后,摄影组里的无人机团队在距离碉堡的八百米处,控制着无人机袅袅升起,将这片傍晚时分的清冷大地全部收纳进去。

镜头拉近碉堡,让碉堡上的射击孔洞变得清晰可见。尔后空中镜头切换至地面镜头,这两边开打之前,是将小鲍庄据点的里里外外给交代了一遍。

只等一声枪响后,热热闹闹的“攻打小鲍庄”戏码正式上演。

噼里啪啦的开打后,很快,空气中就开始弥散着火药硫磺的味道。

热闹的你来我往枪响之后,“傻大个”这位人体掷弹手的戏码随即上线:丁大算盘带着臂力和准头都无穷的傻大个子来到暗堡的不远处,用一颗手雷直接命中进暗堡洞口之内!

涉及到这种故事情节的爆炸,红星剧组始终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开始爆炸之前,按程序先清点人头。

一个个点名无误、确认没有人遗留在暗堡里面及周边之后,在李南池的示意下,道具组随即点燃暗堡之内的火药和雷管,摄像组各机位覆盖。只听一声闷雷响后,整个暗堡及其周边泥土都震颤了,一股浓灰往四面八方扑散开来。

李南池也知道,这种人体掷弹筒的镜头设计,其实是有些雷人的。

一个正常人,想要把手雷从暗堡洞里面扔进去,有些天方夜谭。

但李南池更清楚,以抗战为题材的电视剧四平八稳显然不行,因为电视剧本身就有些拖泥带水的特性,所以他要做到的就是一个平衡:故事情节与观众爽点之间的平衡。

放在眼下这个情节上,爽点的平衡具体就表现在:

正常人徒手扔个三十米已经厉害,李南池是在人物对话中将这种距离安排在七十米远处,给了“傻大个”超出常人的臂力,但没神剧里三百米外天降神雷那么夸张。

其次,是控制炸药剂量,别把暗堡炸飞,凸显常识细节。抗战时期的这种青砖碉堡本身是相当牢固的,而八路军的自造手雷威力有限,根本不可能将青砖垒砌的碉堡炸裂。

那些抗日神剧里一个手雷能将整个暗堡炸得四分五裂的场面,就只有一个可能性:那就是暗堡建设质量不大行。

上述此些平衡的具体举措,目的就是为了在电视剧自有的冗长中增加一些观看的趣味性。

而种趣味性的添加,对于《番号》这个故事本身是必须的。

因为《番号》这本身就是一个地方杂牌部队为争取专属番号而一路成长、最终血洒疆场的故事。故事本身其实并不宏大,主角“李大本事”的这一路成长也不像《亮剑》里的“李云龙”能一路跌宕而又起伏的从团长做到j长。至始至终,李大本事也就是从民兵大队长一路做到了团长,还是没有番号的那种。

这种故事设定下,注定了《番号》不能像《亮剑》的主角“李云龙”那样一路去怼天怼地、攻城略地,究极《番号》的整个故事,主角“李大本事”也不过就是在武义县城这个地方周边打转转,最后也是埋骨在这里。

主角官位不过团长、活动范围也就只是武义县城及周边......在剧本故事本身的这些种种约束下,还得拍摄出35集的剧集长度出来。这种情况下,要避免剧情的枯燥,一些必要的偏夸张的设计,其实是调味的需要。

眼下,当面前的爆炸烟雾散去之后,《番号》的拍摄继续,攻打小鲍庄据点是开始进行到下一场......

这会儿,李南池是把剧组门一关,照例拍戏,两耳不闻窗外事,对于胡狒百富榜引发的热搜风波,不去作任何理会。


状态提示:第434章 千亿之子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