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大明二十四监>第717章 汉奸的担忧

中国真正去开疆拓土的皇帝,并不是太多,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明成祖朱棣,以这不多中的之最。但汉武帝北伐匈奴、开拓西域被史家评价为“穷兵黩武”、“海内虚耗”“人口减半”、“盗贼蜂起”;唐太宗北破突厥,西灭高昌,南定天竺国,东创高句丽,被史家论证为“得不偿失”、“好大喜功”、“终结贞观治世”、“耗费民脂民膏”;永乐大帝南征安南俘虏叛逆胡氏父子,北伐漠北五次清剿蒙元残余势力,派遣郑和七下西洋远布国威,被史家斥责为“劳师耗饷”、“糜费无度”、“征战无休”、“涂炭生灵”。

中国人自古就不太喜欢征战,不被逼到了亡国破家的时候,都不愿意打上一仗。只要守在中原地区那一亩三分田,越雷池一步都不行,谁敢超越中原王朝的习惯性边界谁就是千古罪人,理应千夫所指,万众唾骂。

不说是三位大帝是对是错,也不言这些史家们代表的一些议论,一个个说的如此的悲天悯人是多么多么的愚蠢或者正确。朱由校一直信奉存在就是道理这样的话。

结合到自己现在的亲征,在辽东已经击溃了辽东主力、直捣黄龙。军事目标看似达到了,但离真正的一劳永逸的解决,还差上不少。从蓟州、山海关东进,渤海湾海路攻袭,盖州到沈阳线亲军出击,这等等的一切,都是在为真正的收复松辽平原在做着准备。朱由校需要尽快的给大明百姓交卷,不要让他们把那些“穷兵黩武”、“劳师耗饷”、“糜费无度”、“征战无休”、“涂炭生灵”等帽子给自己扣上。

而在边墙上打圈圈,先把这些失地给拿过来,能极大的增加大明官民的信任感。好比去年北征蒙古,大同以北的岱海和归化城一样,那是实在的利益。大明上下多少人流着口水看着呢。

现在松辽平原也是如此,相对建奴动则几万的兵力来说,这里只剩下‘散兵游勇’了。对付他们都不能用什么征战这样的词了,只能是清剿二字了。

这时候朱由校需要的就是稳稳当当的,分步分批的将边墙控制在手。将境内的建奴统统抓住,平稳过渡松辽平原的控制权。

分兵进攻的任务,很快就部署好了,因为白杆兵与天雄军有着骑兵的存在,所以这次的任务都归了他们。沈阳这边则要留下大旦的兵将来看守战俘、保卫皇上的部队。一旦力量过少,保不齐战俘们来个集体反抗之类的事情就要发生了。共时为了给两军增加远程力量,将狙击弩车也给了他们。

秦良玉与卢象升当然的欣然领命,这次抚顺城前堵住了建奴东逃,他们是被记了头功的。皇上现在虽然不能首级来算军功。但并不是代表军功无赏。只不过已经改变了而已,按照以前的规定,一颗正经的建奴首级,能换来三十两白银。

但朱由校哪里有这么多银子给兵士们,现在可不是以前那种单纯的大刀长枪的时候了,杀建奴那叫一个难。现在好了,有了那神弩、竖盾,或者是燧发枪。两军阵前,杀死拿着大刀片子等‘厨房用具’的敌人,如砍瓜切菜一般,再来三十两一首级,按照灭了二百万建奴的想法,还不得拿出去六千万两白银?那还不如直接卖了朱由校实在点。

军功来的相对容易了一些,当然不能那样的奢侈法。不过军功当然也是必赏的,而且赏的也是真金白银,按集体功赏到百户,再按照个人计取军功。

范永斗八家在皇上一启程往回赶。就开始准备接驾了。他们现在走到了这一步,也只能够跟着明皇走下去了。八家合在一起的万余人队伍肯定是要解散的,这一点他们有自知之明。这半个多月来。这万余人也就是帮趁着照顾一下断手的十万汉民而已。他们的想法就是企图以袭扰建奴东逃、照顾十万汉民,这些功劳,以及皇上开口赦免这块‘免死金牌’,来保住他们的性命、保住他们的家族。

但跪在沈阳城东面的官道两边东,看着明军一点点的进了沈阳城,皇上竟然没有传见他们。这让他们有所失落。

“不对啊,按理说,这次我们八家也算是立下了不世之功,皇上也曾亲口答应了戴罪立功,现在怎么不理我等?”

“对啊,如果不是我们八家,那建奴的朝廷官员还不一定跑过了抚顺多远呢。”

“再则说了,为了救沈阳城里的那帮泥腿子,咱们出了一百万斤粮食,现在这辽东地面上,粮食有多缺?给钱都没地买去!”

“是啊,这沈阳城里建奴的各项埋伏,不都是我们一点点的搜出来的。”

“不会是皇上想反悔吧,来个狡兔死走狗烹,那我们可就彻底的砸皇上手里了。”

“不会吧,那可是皇上的金口玉言,怎么能说翻脸就翻脸呢?”

“人心难测啊,这皇上一方面是一国之君,的确有金口玉言之说,但他要是以是东征的统帅来算,一句兵不厌诈,咱们找谁说理去?再则说了,这皇上也不是当着咱们的面说的,是通过了孙尚书的嘴所说,真要变卦,咱们是一点的招都没有啊!”

、、、、、、

皇上进城了,八家汉奸开始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心里忐忑不安起来,不为别的,因为皇上起始对于八家汉奸太恨了,第一次截住了建奴东逃,算是自己一厢情愿的,可第二次筹粮救人,可是皇上的口喻。现在干也干完了,如果皇上真拿自己当冤大头,那自己可真就是冤大头了,天堂有路不走


状态提示:第717章 汉奸的担忧--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