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安条克三世没得选择,他只能增援。
阿凯夫斯也只能要求援军继续进攻。
这是由强大的塞琉西帝国决定的。
或者也可以说是“高处不胜寒”……因为塞琉西帝国的强大,安息、大宛都成了其属国要向其进贡,于是他必须保证自己在中亚的影响力。
所以,如果一开始不出兵或暂缓出兵还好,这还可以解释为塞琉西帝国没时间反应或没兴趣参与这场战争。
问题是塞琉西出兵了,不仅出兵了还被打败了,不仅打败了还败得很惨……三万大军被打掉了一半,还被围困在安息城内无法动弹。
这个面子要是不找回来,那么塞琉西将来就没法在中亚混了,还想安息、大宛向其俯首称臣天天进贡,那是门都没有。
甚至阿凯夫斯这个将军的位置也难保。
于是不久,霍拉桑就派出一个加强了两队骑兵的初级方阵开向安息城。
沈兵等的就是这个,但他依旧没动,让部队死死围着安息城。
这是阿凯夫斯和安息王所乐见的。
同时安息王还用狼烟的方式将消息传出城外,再通过城外的侦骑与大宛商量好等援军赶到时便夹击丝国骑军。
霍拉桑距离安息两百多里,以塞琉西步兵正常的行军速度需要五天左右才能赶到。
不过因为塞琉西急着围攻敌军扳回一局,于是加快行军速度在第四天半夜就赶到了安息。
他们没有休息,一到达安息就点燃火把给城内的阿凯夫斯发信号。
早已等候多时的阿凯夫斯当即就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其实阿凯夫斯不想在夜里发起进攻,虽然他知道在夜色里步兵对骑兵更有优势。
但有了之前在夜里被丝国军追杀的经历,阿凯夫斯心里有了阴影。
然而这回却不同,阿凯夫斯认为自己报仇的机会来了,同时也是担心这些丝国骑兵会逃走,于是迫不及待的将部队拉出城去列阵,接着一声令下一个个手举超长枪的方阵就推向了丝国军的营寨。
然而,直到他们的超长枪刺穿了那一顶顶帐篷的时候,他们才发现这个营寨空无一人。
如果说有什么战利品的话,那就是在营寨外百余匹做样子的战马……就是这些战马让阿凯夫斯以为丝国军还在这。
其实塞琉西援兵的动向一直都在沈兵的监视中……骑兵要监视步兵那是太容易了,只需派出几队游骑远远的跟着就行。
至于塞琉西的骑兵,他们或是上来驱赶的话就直接将其歼灭……塞琉西军队的缺点就在这,其骑兵的规模太小,每一万人才配属一支一千人的骑兵队。
尤其这一千人的骑兵队还是由贵族子弟组成,其作用是辅助步兵方阵或掩护其侧翼,骑兵作为军种独立作战的经验很少。
因此也的确像骑兵队长向安条克三世报告的那样:“塞琉西骑兵在敌人面前不值一提。”
既然骑兵不值一提,那就注定了塞琉西军队缺乏情报以及机动性和反应能力。
沈兵当然会把握住这一点扬长避短。
所以,只有傻瓜才会留在安息城与敌人联军死磕。
死磕不仅毫无意义,甚至还会使塞琉西、安息及大宛合为一军……给了他们一次联合作战的机会。
因此,沈兵计算了下塞琉西援军的速度,知道其在今晚会赶到安息,就在天色入黑之后就带兵离开了。
阿凯夫斯不知道丝国兵的去向,他想当然的以为丝国兵撤回蓝氏了……这是骑兵不强的弱点所在,情报不及时、不明确。
安息和大宛是以骑兵为主的游牧民族,但大宛距离太远,而安息这段时间又被秦军围困在城中。
城外原本还有几支安息的散兵可以侦察情报,但秦军围困安息城的这几天啥事都没做,就是派出一队队游骑将肃清安息散兵和牧民。
这如果是中原军队碰到这情况,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要糟,中了空城计了,敌人主力可能转移至别处打击我军弱点”。
然而阿凯夫斯又哪里会知道中原“孙子兵法”的那一套。
不明就里的他还振臂欢呼:
“丝国人逃了!逃回蓝氏城了!”
“我们要去蓝氏城把他们全部消灭掉,为我们阵亡的士兵报仇!”
士兵们也尽皆发出欢呼,然后大军连夜向蓝氏城开拔。
当然,还有大宛和安息的骑军。
阿凯夫斯以为,这次有两国的骑军掩护,他可以歼灭任何挡在面前的军队,蓝氏城也不例外。
然而,两天后,当他们气喘吁吁的赶到蓝氏城下才刚歇一口气时,就有一名骑兵赶来报告道:
“将军,陛下求援!”
“丝国军队正在进攻霍木桑!”
阿凯夫斯脸色“唰”的一下就变白了。
“不,他们没有撤回蓝氏城,而是去进攻霍木桑了!”
“那里只有一万步兵,而且大多是最近才征召的新兵,他们中许多人甚至连长枪都抬不起!”
阿凯夫斯这话说的一点都不夸张。
因为马斯顿超长枪有6米长,仅仅只是长枪就有13斤。
也许13斤单手还是能抬起的,问题在于它是超长枪,单手很难将其枪头朝前抓在手中。
于是实战中还要在枪尾加上几斤的配重,这样一来超长枪就有18斤左右。
这个重量对于新兵来说是很难长时间保持斜向前的状态,何况还是在战场紧张状态之下,还要保持队形……这些没有经过数月的体格训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