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事只有两更,明天继续三更。
…………………………
王翦负责北上破冰。
此时的河套可以说是无主之地……李牧身死赵国被灭,赵嘉无力抵挡匈奴,于是只能将这片地区放弃。
史上的北地对于忙着统一中原六国的秦国来说太远,距离邯郸有一千七百多里。
于是秦一时没会没能顾及到它,随后就被匈奴占领。
直到秦统一六国后才让蒙恬驱逐匈奴重新将这片土地纳入大秦版图。
现在却阴差阳错的因为楚军包围大梁,确切的说是项燕的大战略,逼得秦军不得不提前分兵北地。
最让王翦头疼的还是距离:一千七百多里。
以步兵每天五十里的行军速度,这距离就得走上一个多月。
一个多月原则上来说没有太大问题,王翦打听过凌汛情况,知道黄河河道封冻期大致有三、四个月,直到明年开春才会解冻。
也就是说在这期间如果成功凿冰放水都能水淹下游。
问题在于王翦担心时间往后推迟河道封冻过长,比如封冻数十里甚至上百里……那是怎么都凿不完。
王翦的对策就是组织三千骑兵先行。
骑兵的速度比步兵快得多,若是急行军的话一日可行军一百五十里,这样十余日就可赶到北地组织人手凿冰。
部将有些担忧的问道:
“大将军,北地是否已被匈奴所占?”
“若是有匈奴或是北地兵防守,我等三千骑兵只怕……”
王翦明白这话的意思。
不管是李牧的北地兵还是匈奴都不是好惹的主。
这二者只要有其一,王翦这三千骑兵填上去只怕很快就连一点渣都不剩。
但王翦想了想就摇头说道:
“无需多虑。”
“北地兵应已被赵嘉招去,便是剩下几个也是民间组织的杂兵。”
“至于匈奴……”
“赵灭不久后便进入冬季,匈奴要攻也要等到明年开春。”
“所以此时的北地应是防守薄弱,三千精骑足以应对!”
王翦分析得有理有据,但这毕竟只是分析,事实是怎么样又是另一回事,所以就是王翦心下也有些发毛。
另一点,就是王翦担心那里的百姓……
不过王翦当然不会就这样一头就扎进去,所以第一时间就派出快马前往北地侦察。
同时风风火火的组织起骑兵并由他亲自带领随后跟上,最后才是三万步兵。
在此之前王翦还做了些准备,他带上了一个人。
这个人叫孥。
会起这名字的原因是他父母都是奴仆,孥虽是出身卑微但勤劳肯干,在邯郸专职凿冰引水……据说孥还有一套方法不仅能快速解冻使用的人力还不多。
这使孥在邯郸一带颇有些名气,于是王翦才会找上他。
与孥一同成行的还有他数十名下人及十余匹马车才拉完的“装备”。
王翦原本想劝说孥放下那些“装备”,因为它们会拖慢骑兵的行军速度。
但孥却告诉王翦:
“大将军,若是要去凿冰破河,此物必不可少!”
“若将此物留下,我等也可以不必去了。”
于是王翦只得作罢。
王翦带着骑兵一路风餐露宿赶到北地,发现情况果然如他料想的那,北地已无人防守,但是便连百姓也逃得七七八八……
这其实可以预料,同时也是王翦所担心的:
李牧一死所有人都知道北地完了,要么被秦军所占要么被匈奴所占。
于是留在这里不就是等死么?
再加上赵嘉的一阵鼓动……赵嘉必须得这么做,也就是将北地军民迁往东面,否则他赵嘉哪有能力在此既面对匈奴又面对秦军。
而且这些百姓和军队又都是赵嘉建国的基础,他当然不会放任不管。
于是整个北地都是人去楼空,只留下无法搬走或者也没必要搬走的老人。
王翦顾不了那许多,命令骑兵住进了民舍稍事休息后,就带着孥出去堪测河道。
孥带着一帮人手沿着河道一番探测后,不过半个时辰就给出了答案:
“大将军,所幸我等来得早,河道只封冻三里。”
“若是天气再冷些,封冻速度只怕就不是我等能赶得上的了!”
封冻地段是“几”字形的第一个拐角处,这位置更靠北且还有一个大拐弯,河水在这里流速变缓更容易被冻上。
然而就算是这样王翦还是被吓了一跳:
“封冻三里?”
“可我等只有三千骑兵,另外北地百姓也尽数被代国迁走……”
如果有几万步兵或是还有百姓的话,组织起足够多的人手就可以用人力去堆。
现在却只有区区只几千人,如何能凿穿那冰封三里河道。
不想那孥却很有信心:
“大将军放心。”
“只要这几天不是天气骤冷大面积冰封,否则足可破冰!”
然后孥就使唤下人将他那一车车“装备”运了上来。
那些“装备”也不是什么复杂的东西,就是一个个大铁箱。
确切的说是没箱盖的铁箱,王翦初时还道这些铁箱是用来装运冰块的,可一想又觉得不对……若是用来装运冰块用箩筐岂不更轻便?
一路上王翦也没多问,此时见孥一行人将铁箱在河道中一字排开,便知道它们似乎另有它用了。
然后发现事实果然如此,孥带着那些人往铁箱里投了木柴、松明并点燃。
王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