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仙侠修真>后武侠时代>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家故事

“你是否愿意归降我西凉?”

李思齐听到这低低的声音,看着面前寒光凛冽的长剑,额头汗珠直下,不及片刻思索,便颤声道:“我愿归降。”

齐御风道:“先前我西凉屡次劝降,你也屡次答应,而一再出尔反尔,如今我却如何信你?”

李思齐道:“当今元帝无道,贾鲁和脱脱虽然治理了黄河,却也致使十室九空,民不聊生,这鞑子终无百年之运。况且国家轻汉人,我昔年举义兵收复罗山,立下多大的功勋,可才授予了县尹一职。”

“可我虽仰慕西凉的诸位英雄,但昔日西凉无主,我虽欲归降,但不知是投明教一系还是投段家一系,实在拿不定主意,如今既然武威王来了,我自然开城纳降,交出兵权,从此毫无二心,天日可鉴。”

齐御风略一思忖,心中暗道,难道我西凉和明教这点尚未爆发的裂痕,连外人都看得清清楚楚了么?

齐御风原本只凭着一腔热血,联合众人,举起义旗反攻大元,可是如今年纪稍长,才明白过来当时为何要选自己当这个皇帝。

倘若张无忌尚未归隐;又或者段家的段宝年纪稍大一些;又或者这些人不是对自己的救命之恩心存感激;五散人看了自己的剑法之后,误以为自己是张三丰的代言人,则所有事情,就都不会发生。

而如今中原逐鹿之势已成,新皇问鼎在即,无论是段家一系,还是明教,又或者是其他派系,都必然心中存着日后成为皇亲国戚的心思。这其中明教心思最淡,却也最为坚决,他们力捧韩羽娘当这个皇后之心。想必比齐御风想象的还要坚决,因为只有明教众人不能参政。只有韩羽娘当了皇后,才能证明明教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大起义中,没有白白忙活。

齐御风想到这里,顿了一顿,继续说道:“我西凉兵精粮足,晋地外无救援,内无险要之地,太原、大同只手可破。你却拿什么投降?”

李思齐道:“元廷将领之中,熟悉王保保与徐达、常遇春者,莫过于我;况且我属下二十万大军,皆如私兵,与我上下一体,若我归降,必不生异心。”

齐御风听到这话,沉吟片刻,微微点了点头,他收起长剑。顿时室内光芒一敛,李思齐呆坐低喘了半晌,才颤巍巍点燃了火烛。看清了面前这位“小魔头”的长相。

两人坐在桌前,久久不语,好半天,李思齐才叹息道:“昔年王保保攻张良弼,张良弼将他的儿子押送到我府上作为人质,与我合兵拒敌,可是就算我两家联手,也不是他的敌手,后来我请当今圣……鞑子皇帝和解。这才解了围。”

“后来我与张良弼、脱烈伯、孔兴在长安聚盟,立我为盟主。同抗王保保,当年汝阳王在时。他父亲对我尚且大加恭敬,王保保尚且乳臭未干,就如此辱我……”

他说到这里,猛然想到眼前这青年,可是比王保保还要小上十几岁,当即住口不言。

齐御风早知道这些元廷军阀,数年来兴师动众、勤兵黩武,一个个攻来打去,消耗了元朝大部分实力,给予了各路义军以可乘之机,否则以蒙古精兵的骑射的实力,又焉能有如今轰轰烈烈的起义。

当即他沉声问道:“你与朱元璋,可有什么联系?”

李思齐想了一想,说道:“他曾经屡次写信与我,说元失朝纲、被取而代之乃天意,让我降服于他,我地处西北,他却在淮左一带,除了先前他起义之初,打过几场仗,倒是没什么联系。”

他虽然想起门外那一地死人,齐御风那神乎其技的轻功剑术,还有些心肝颤抖,但看到自己性命得保,终究还是安下心来,续道:“据我所知,他早些年前,就不断给陈友谅、张士诚写过类似的劝降书信,不厌其烦,而王保保等人,也都收到过。”

齐御风冷笑道:“他凳浅掠蚜拢就是张士诚也看不起他,这是讨交情,买后路,希望他若败了之后,人家能照此处置他。”

李思齐心中虽然觉得不以为然,但还是点了点头。

齐御风顿了一顿,想了一会儿,又问道:“那元帝方面,可有什么动静?”

李思齐摇头道:“元帝一心寻欢作乐,义军每下一城池,他饮酒作乐便愈发厉害,多少大臣死谏不已,他却一句话也不听,前些日子,欧阳玄上谏,要求元帝派兵马粮草给我,以挡西凉大军,谁知那欧阳玄磕头磕得头破血流,颅骨开裂至死,元帝却也没答应。”

齐御风微微一怔,问道:“这个欧阳玄,莫不是欧阳修的直系后人的那个?”

李思齐点头道:“正是。”

齐御风嘴角绽出一丝冷笑:“好骨气,好风骨,有如此饱读圣人文章,深通华夷之辨道理的大儒,当真是大元朝的福气。”

这华夷之辨、正统论,有元一代,在儒生之中极是流行。他们认为,种族、国家这些概念,远远比不上文化上的认同。只要蒙元肯以中国之法治国,他们就拥护这个政权。他们认为,华夷的文化实际是相通的,华可退化成夷,夷可进化成华。

也就是说,哪怕一群黑人,外星人,兽人,猿猴的杂交品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并且征服了这个国家,他们也就跪倒三呼万岁,认这个四不像当最高的统治者,并且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至于多少同胞惨遭屠杀,蹂躏之苦,蒙古铁蹄之下,藏了多少冤魂白骨,那都是武人之事,与他等治国荣身的大儒毫无关系。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家故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