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久居一个地方,身边总是那些人,说的总是那些话,操心的总是那样一些问题,很难想象自己生命中会从无到有闪现那么一个人,然后从有到无归于永远的陌路,只给你留下一截愿望是梦却又明知非梦的记忆。
木沙已经回想不出一向节俭的自己怎么会坐上一辆三轮车,莫非是走得太远,返回时怕误了时间?
当她在阴暗的桥洞下任由车夫停下车子,和他谈论自己的迷茫时,她没有嗅到危险的气息。也或者,在那时的她看来,即使死了也不冤屈,还有什么所谓的风险。
“你要是不肯回去,我就帮你去把车票退掉。然后送你去一个朋友家,他会帮你找工作。至于身份证嘛,好说,没准儿阴沟里都能淘出一张来。假证件到处都是,没人较真儿。”男人说。
现在,木沙又有了选择。这选择让她再次陷入踌躇。刚刚一心想着回家,去没有细想回家后的结果。她在外面做出这样的事情,要是万一让村里人知道,让小姨知道,那么母亲要是没死,也会被自己真的逼死。毕竟她犯的错误和木牙、木扁都不是一个性质。到时候就不止母亲,一家人都会卷入风言风语的深渊,永远不得安宁。
就是死在外面也比回家要好。木沙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
“好吧,你帮我去退票吧。”
男人退票回来,把退回的钱给她,说扣了一点手续费。然后就载着她向他朋友家走去。
这条路并不长,似乎拐个弯就到。
在巷子转角,一个男人正巧走出来,他看了木沙一眼,带她来的男人跟他说了几句话,男人点点头,走开去。
他们进了一间小屋。一间小屋,就在树底下。屋里只有一张不是床的床,一个不当柜用的柜。床的上面,横着一块木板,上面放着些衣物和包裹。
木沙刚进屋站定,就被一把推到床上……
当男人别好腰带离开后,木沙也拉好裤子,一股寒意席卷全身,使她慢慢地抱紧膝盖。她呆呆愣愣地空置了好一会儿,终于流下了眼泪。
为什么哭泣?原来,面对命运的挫折,一向自以为坚强的她别说反抗,就连反应也来不及。是啊,反应呢,有那么迟钝吗?反抗呢,有那么懦弱吗?你之渺小怯弱竟如此,只会交付嘤嘤哭泣。
这时,有人推门进来,问她:“你没事吧?”这正是之前在路上看她一眼的人,也是这间小屋的主人。
从某个意义上说,木沙没有被完全欺骗,人确实给她找了一份工作,那就是当屋主人的女朋友。
她抬起头,看着对方。该走了,这里是她的伤心地,却不是她能够伤心的地方。她动了动身子,向床边移来,准备离开时,他去告诉她:“你要是愿意的话,你就留下来吧,不用走了。”
接二连三的始料未及让木沙惊得目瞪口呆。他怎么会接受她?难道他不知道刚才小屋里发生的事情?如果一开始他就准备留下她,又怎会允许她在他的小屋里发生这样的事情?
然而木沙什么都没说,只直勾勾地看着他,内心深处涌起一片感激之情。是的,还有什么可问的呢?也许一开口,就会惊走这最后的出路。
屋主阿龙,和木扁同岁,比木沙大九岁,河南人,离异,在北京以蹬三轮车拉客为生。
当晚,阿龙伸出胳膊,指着上面一溜伤疤对她说:“我是离过婚的人。我很爱我以前的老婆,在她和我离婚的当晚,我用烟头在胳膊上烫出这些伤疤。不过你放心,你要是诚心跟我,我会对你好的。”
这就是答案。他的爱情已经如那根香烟燃尽,只留下这永远的疤痕。现在跟她在一起,她是怎样的人,又有什么所谓呢?
然而这无所谓恰恰是木沙需要的有所谓,只有在这样的无所谓里,她才能获得身心的解脱。
他们一起过上了日子。早上起来,刷牙洗脸,一起出去吃早餐。北京的东西,哪怕一碗粥、一个茶叶蛋、一根油条,都比老家做的更有滋味些。这就是大城市的生存本领吗?
他们来到他揽客的地方,没人的时候就坐在一起聊聊天,有人来了,他就去载客,而她,要么在原地等着,要么在附近转转。
有一天,他们路过一个书摊。摊主是生物课本上提到的那种侏儒。他小小的身上挎着一个小包,走前走后,劝阻那些只看不买的人,和买书的人讨价还价。
“你别小瞧他,听说还有导演看上他,请他去拍过电影呢。”
木沙哪有什么值得称大的地方来小看人,在这样的城市里能够依靠自己活下来,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她蹲下身,在一本本排开的书面上浏览着,然后拿起一本:“我想买本书,在等你的时候打发时间。”
“你还看书?行,没问题,我给你买。”
当天晚上,阿龙拉了两个外国人,特地转回来向木沙炫耀一番,这才返身离开。阿龙跟她说过,拉到外国人,最少可以多捞一倍的车钱,即使不能多蒙点钱,也不会有那砍价的啰嗦麻烦。事实确是如此吧。
阿龙走后,木沙靠在栏杆上看书,一群背着大包小包的人走过来,为首一个脸色暗红的女人向她打问北京西站怎么走。木沙仰起头想了想,说了些左拐右拐朝前走的话,见他们还是半脸迷茫,也知道这种描述不是十分诚恳,于是干脆合上书,“走,我带你们过去吧。”
她把他们送到天桥上,才急急逃开他们的千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