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都知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个成语,司马昭原本是三国时魏臣,继其父及其兄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势力权倾朝野,其篡位野心。

其实在三国后期阶段,魏国的大权基本上被司马氏所掌控。魏少帝刚刚即位时就有司马懿和曹爽一起来辅助朝政。后来司马懿看曹爽很是不舒服,毕竟两个人分权很是难受,自己握有实权,何苦惯着他?

于是暗中将他杀害,自己彻底掌握了大权,司马家风光无限好。他的后代也都是不俗之流,没过多久,等司马懿死后,就由他的儿子司马师顺利继承了将军的职位。

于是朝中大权再一次掌握到了司马师和他的弟弟司马昭的手中,就连皇帝都要对其忌惮三分,礼让七分,所以即便后来更换了皇帝,在司马师死后,基本上的所有大权仍然掌握在司马氏的手中。

再看看资料,据相关历史表明,司马昭本人是在公元265年去世的。而他的儿子司马炎也就在那一年登基称帝并建立晋朝。

但是在晋朝的皇帝,甚至包括西晋和东晋的皇帝中,没有一个能力是行的,到这一代他司马家就有些没落的意思了

话归正题,讲讲司马昭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魏明帝曹睿死时,托付曹爽与司马懿辅佐齐王曹芳治理天下。

当时,曹爽与司马懿互相排挤,经过激烈的权力争斗,司马懿尽诛曹爽一党,魏国军政大权自此落入司马氏手中,这个上面也讲过了,从司马懿这里开始司马家就开始辉煌起来

在司马懿死后,大儿子司马师不久便强势废除了已经成年但迟迟未能亲政的曹芳,直接另立十三岁的曹髦为帝,他这大儿子司马师的权势比司马懿在世时的权势更大,可惜,没有多久,就病死了。

而在司马师在病重的时候,便顺理成章的把一切权力交给了弟弟司马昭。

从兄长手里接掌权力的司马昭,也不是软茬,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自己做皇帝。于是他利用权势,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

当时临政年轻的魏帝曹髦知道自己即便甘心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长,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

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

这个想法对几乎是空杆司令的老曹来说,实在是异想天开,他是无路可走了,可大臣们不傻,如今司马家气焰正值顶峰,权倾朝野,几位大臣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飞蛾投火,只能都劝他暂时忍耐

还是有人喜欢把话说明白

这不,

在场的一个叫王经的对曹髦说:“当今大权落在司马昭手里,满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君王您力量薄弱,莽撞行动,后果不堪设想,应该慎重考虑。”

意思就是说,敌强我弱,你去了也是送人头,我们是不会做这种傻事的,你自己也悠着点

可毕竟是年轻气盛,好歹也算是一个皇帝,哪有皇帝受臣子气的,想想就憋得慌,曹髦不接受劝告,亲自率领左右仆从、侍卫数百人去袭击司马昭。

力求出奇制胜

天算不如人算

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

这个皇帝死的窝囊,再看看当时另一个被世人认为窝囊的刘阿斗~

他的命运就完全不同了,怎一个快活了得?

就在公元263年,魏国分三路进攻蜀汉,魏将邓艾抄小路攻入蜀中,刘禅连忙派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阻击邓艾。可惜诸葛瞻没有他父亲那么用兵如神,而且敌军出奇制胜,他也无可奈何,几乎是硬着头皮上的,于是不出意外的在绵竹战死,魏军进而逼近成都。

这时,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还在剑阁驻守,毫无损伤。后主一听敌军逼近,慌作一团,不知所措。急忙召集大臣商议。有人建议后主逃向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及云、贵部分地区),但那里情况复杂,能否站稳没有把握。有人建议东投孙吴,但孙吴也日益衰弱,自身难保。光禄大夫谯周力主降魏,后主竟采纳降魏的建议,反缚自己双手,出城投降邓艾,并根据邓艾的命令,下令蜀军全部投降。

三月,刘禅被押到洛阳,降封为安乐公。魏国还将他的子孙和旧臣50多人封侯,以笼络人心,稳定蜀汉局势。刘禅却认为这是对他的很大恩典,感激不尽。

有一次,司马昭宴请刘禅君臣,命乐工吹奏蜀国音乐,歌女演唱蜀国歌舞,在座的蜀国旧臣听了,都为亡国而感到悲伤,只有刘禅咧着嘴,傻笑着,观赏得津津有味。几天后,司马昭问刘禅:“你很想念蜀国吧?”刘禅乐呵呵地回答说:“这里很快活,我不想念蜀国了。”站在一旁的旧臣却隙听了,觉得这实在有失体统,在刘禅回府后就对他说:“主公方才的答话不妥。如果以后再问你这类话,主公应该流着眼泪,难过地说:“祖先的坟墓都在蜀国,我怎能不想念呢?”。

后来,司马昭又问刘禅是否想念蜀国,刘禅按照却隙的指教,背出了那几句话,并竭力装作凄伤的样子,只是苦于流不出眼泪来,只好闭上眼,装出一副哭腔。司马昭一见,心中有数,突然说:“你的话怎么象却隙说的一样。”刘禅一


状态提示:人尽皆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