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丢了的贞慎翁主,其实并不是在逃亡的路上走丢的,相反,她根本就没来得及跟随李昖逃亡,而这也是她自己惹出来的事。
贞慎翁主名叫李华,今年要满十三岁了。她出生时,母亲淑仪郑氏在生她的时候,由于年纪太小,只有十七岁,结果不幸于生她之后就去世了。父王李昖自是不怎么待见她,把她交给仁嫔金氏后,也再不管她了(肯定不能交给王后朴氏,否则就有可能成为嫡女,这是李昖所不愿意的)。好在金氏心底宅心仁厚,再加上当时自己已生有两子,却无女儿,故非常喜欢贞慎翁主,把她当自己的亲生女儿抚养。
贞慎翁主自小就聪慧异常,由于身份的缘故,使她对于人情世故比较早熟。李华很小就知道自己的母亲因为她而去世,父王不喜欢她,除了抚养她的仁嫔金氏喜欢她外,其他的嫔妃也都把她视作不详之人,不愿让她登门。她的那些兄弟姊妹们,只有死了母亲的临海君李珒和光海君李珲两兄弟,才会和她一起玩耍,其余的也像避瘟神一样离她远远的。这造成了她敏感而又小心的性格,小小年纪就懂得竭力维系仁嫔金氏对她的喜爱,而金氏又是父王最宠爱的嫔妃,这样宫里自然也就没人敢欺负她了。
金氏的另外几个子女因为嫉妒她分走了母亲的关爱,对她也是非常冷淡,结果她和同病相怜的李珒、李珲两兄弟就走得更近了。随着年龄的渐渐长大,她多少也知道了一些立嗣的事,于是就更加勤快的找那两兄弟了,因为这两兄弟是父王最年长的儿子。李珒和李珲成年之后出宫就府,她和二人就难得见面了,于是她让教导她的女官郑嬷嬷去找到宫廷卫士,只要兄弟二人一进宫就来通风报信,而她就会跑到前殿去找他们,而因为她年纪尚小,宫人和卫士都不会阻拦她。她找到两位哥哥要么要些好玩的物件,要么是纯粹的撒娇,总之,就是要在这二位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哥哥那里保持存在感。
这也是她的无奈,深宫大内,早没有了纯真的孩童时代,小小的王女很早就具备了成熟的心智,她自己的母亲死得早,而仁嫔金氏又不是她的亲生母亲,以后金氏的那些子女,自然也不会怎待见她,她可不愿意以后被父王随便找个人来当驸马,然后像那些没有什么势力的翁主那样,抱屈终生。
其实几乎决大多数的贵人子女都是如此,表面光鲜的背后,是他们必须早熟的无奈,更大的财富或是权力,则意味着更大的无奈,亲情在金钱和权力面前,一文不值。就拿李华最亲密的两个哥哥,临海君李珒光海君李珲来说,兄弟俩同父同母,还都是自幼丧母,从小相依为命,然而李珲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处死李珒。相信换李珒登基,也多半会行如此同根相煎之事。
四月二十九那天,前方大败的消息传来,宫中人心惶惶,父王在勤政殿和大臣们呆了一天一夜,李华也感觉到了宫中气氛的紧张,却又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跑去前殿瞧,却被环绕宫殿的卫士们拦下了。她回到金氏的殿中,金氏也是心慌意乱,把那些在尚宫中的未成年儿女们叫到跟前带着,嘱咐他们不要乱跑,看见李华回来,申斥了几句,就叫郑嬷嬷把她也看好,不准再出宫殿。
李华回到自己的寝室,对郑嬷嬷说:“郑嬷嬷,你从那些前殿的卫士们和宫人那里听到了些什么?”
郑嬷嬷瞧瞧窗外,小声对她说:“小祖宗啊,你就别再到处乱跑了,听说申大人的大军惨败,申大人也殉国了,这王京多半守要不住了。”
李华吓了一跳:“倭寇这么厉害啊,那我父王他们有什么办法呢?你等会去膳食房找个人去打听,父王他们肯定会在大殿吃饭的,让他留意听听父王和大臣们怎么说。”
“知道了,我这就去找人,你就不要再跑出去了,免得你母亲大人骂你。”
“晓得了,嬷嬷,你快去吧!”
晚饭时,李华陪着金氏和她的子女们一起用膳,金氏心头也慌,不时派人去前殿打听,一屋的人也都在看她的脸色,没人安心吃饭。饭还没吃完,一个宫人匆匆进来,跪在金氏面前,急促的说道:“娘娘,大王和大臣们已经决定了,要‘北狩’平壤!”
李华还不大懂什么是“北狩”,却见金氏身形一晃,大家吓了一跳,宫人和她的子女们都吓得叫了起来,忙不迭时的上去搀扶她,李华动作最快,搀扶了起金氏的左手。
金氏缓过神来,对宫人下令道:“去,把义安君和信城君叫进宫来。”义安君李珹和信城君李珝是她的长子和次子,一个十五岁、一个十四岁,都出宫就府了,但尚未成婚。她又对李华说:“这里你最大,照顾好弟弟妹妹。”
李华赶紧应诺:“是,母亲大人。”金氏尚有未成年的两子三女在宫中随她生活,其中最小的贞安翁主还不到三岁。
金氏随后命宫人开始准备收拾行装,但不得大肆声张,安排完之后,她叫人备轿,去王后朴氏那里了。
李华等金氏走后,就把弟弟妹妹们全集中在这房中,不准他们再出去,而让那些宫人回去收拾东西。这期间,间或也有嫔妃来找金氏打探,却被告之到王后那里去了。
不久,郑嬷嬷进来了,把李华拉到一边,悄悄对她说:“翁主,大王和大臣们现在在议论谁当世子的事,争得比较凶,左右不过是临海君和光海君。”
李华问:“那我那两个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