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隋蛮>第31章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陛下,可是现在国库也空虚呀,这要是把赋税降低了,钱从哪里来,这倒是个难题……”

萧国公自然是知道,维持后宫的用度,还有国家养那些兵将领,还有那些天灾人祸,都得花钱呀。

大隋的钱都是从赋税上来,可这赋税一降低的话,想法是好的,但是钱就不够了。

所以赋税是不能降的,虽然想法好。

陛下能这样想,就已经是一个明君了。

“钱,我会想办法,有长期的和短期的,如果想暴力马上解决钱财的问题,那太好办了,你见过养猪吗?养肥的猪直接杀……”

隋炀帝笑眯眯的,其实想发展整个大隋的经济,他有的是办法,可以想办法提炼盐,可以开荒种大棚菜,解决粮食问题。

但是那个都得徐徐图之,但是眼下有一个赚钱的好办法,那就是杀猪。

直接杀养肥的猪。

“杀猪?这,陛下你是说,这一次我领的任务?”

萧国公自然不会以为,隋炀帝的杀猪是真的杀猪?

他的猪代表的是钱,富得流油的钱,是那些贪官污吏,而刚好自己领的差事又是查内奸,让他一下子就明白了陛下的意思。

“这,合适吗?”

萧国公倒吸了一口冷气,只觉得陛下的想法真是匪夷所思,居然把自己的臣子当猪杀?

可是,有的大臣真的很可恶,平时就是恶贯满盈,不过仗着背后有人,为非作歹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真想短时间整顿朝廷的贪官污吏,陛下这招倒是非常的有效管用,而且实在。

“合适,有什么不合适,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你只是做了一个替天行道的事情,当然,那些人的罪行一定要调查清楚,杀那些有代表性的恶贯满盈的,明白吗?”

杨广说这些话的时候,笑眯眯的,一点都没有心里负担。

减免赋税的事情他来做,背黑锅杀人的事情让国丈来做,老百姓最后还是能得到不少的好处。

这样岂不是最好?

“是,陛下,微臣已经明白了……”

萧国公这边已经明白了隋炀帝的意思,干别的不行,调查那些贪污的官员,还是有搜集他们的罪证,这对于萧国公来说倒是容易。

最后把那些官员的产业再充国库,这不就马上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

这比什么都来钱,这果然是杀猪。

至于萧山,跪在一边目瞪口呆大吃一惊。

这陛下的脑子想的果然和别人不一样,要不然他怎么就是陛下,而他们都是奴才?

“萧山,你现在是在礼部对不对?你最近给我找一找,有没有那种能工巧匠,种田种菜的那种能手,我需要一批老农夫……”

在洛阳城附近有不少的皇家庄园,在那里田地和鱼塘不少,这些地方每年负责给宫里送一些新鲜的瓜果。

至于赋税,皇家庄园,一年也赚不了多少钱,只是偶尔供养一下宫里的贵人,貌似一年也赚不了多少钱。

因为养的庄头和家丁数量也不少,那边直接是由宫中派出去的太监管理。

杨广想尝试一下,让人在皇庄里种植大棚冬菜,或者是让人找一下土豆和红薯等农作物,那些东西产量相当高。

至少要是找到后,可以解决大隋朝老百姓吃饭的问题,

真的有大灾的时候,那些东西可以活命。

老百姓只要吃的饱能活命,他们就不会跟着谁去造反,没有谁天生喜欢打打杀杀的去拼命。

这些事情杨广都打算去干,当然首先也得有那些善于种田地的老农,这些人就交给萧山去办。

“是,陛下!”

萧山虽然不知道杨广为什么要找那些老农,但是他很激动,陛下居然如此相信他,亲自吩咐他做事。

这是皇恩浩汤呀!

看着萧国公和萧山不住像自己叩头,杨广都有些别扭,但看着他们这样虔诚的模样,也不忍心说什么。

他随手翻看了一下朝廷的奏折,也没什么心意,不过很快有一个奏折却是引起他的注意力。

那个奏折照例是报喜不报忧。

原来是找到一个盐井,让今年产量大增,管理盐田的官员大喜,一级级的报上来后当成祥瑞,并且为发现盐井的官员请功。

杨广看了一下,那上面说那个盐井,一天可以出产一石盐,数量已经相当的惊人,所以理应嘉奖。

古代的一石其实也没多少,也就二百斤而已。

但是大隋的盐井很少,官盐价格昂贵,一天多出一石的盐都要上报给隋炀帝,可想而知当时的盐多紧张。

那个时候买卖盐业都是需要盐引,就是说盐是国家在管控,这个钱也是国家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只是东西虽然贵,但是产量太低了。

能出盐的盐井整个大隋也没多少,数量也是严格管控着,所以哪怕多出一口盐井,也是个大喜事。

也值得上报朝廷。

“去宣那个户部尚书,还有这个制盐的官员,已经上报盐井的小吏都来见我……”

一般这样报喜的文书送上来的时候,还有一些盐井的官员跟着在洛阳城待命,随时接受各部官员的召见。

当然,他们是想不到隋炀帝会一时兴起召见他们。

李山让人去传召的时候,不但是户部连带管盐井的官员,都是鸡飞狗跳,慌成一团,好在知道这一次上报是喜事。

是因为多了一个盐井的问题,他们的心底倒并不害怕。

等他们去了宫中,却不凑巧


状态提示:第31章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