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唐醉>第二百四十九章 真是造化弄人

慕容诺曷钵从青海赶回长安,在回长安后,亲自进宫向武则天表明了一番意,为自己手下的一些人争取到了一些权益。在得到了一些许诺,听从了武则天的安排后,就躲到自己的府中,闭门谢客,也不拜访别人,静息养气去了。

来回奔忙,从长安到青海,再从青海到长安,路程有几千里,所费的体力和精力不知道有多少,慕容诺曷钵这次真的觉得累了。并不是说只因为精气的付出让他累,而是事情的最终结果让他彻底的失望,可以说青海之乱对于他的打击是致命的,他已经完全失去了独立立国的机会,手下的力量被消耗殆尽,在青海一带的号召地力也基本失去。一个人心中藏着希望时候,做事会充满激情的,也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但要是希望破灭了,所有动力也都失去,人会马上变得颓废,让人感觉老了很多,再没有一点活力。慕容诺曷钵现在就是如此,可以说心如死灰了,只能躲着不见人,休养静气。

此间慕容清和慕容平偷偷出府来找过陈易。她们是在陈易必经之路上拦截的,心智聪慧的她们知道陈易到官衙做事要走哪条路。她们拦下陈易,只是想让陈易去劝一下她们那形同槁木的父亲。姐妹两人并不完全清楚父亲到底是为了什么变得这么消沉,但她们知道一切与青海之乱有关,与朝廷随之而来的政策有关,陈易是她们认识的唯一一个大唐高官。她们天真地以外,陈易可以改变很多。

再加上一直以来都是陈易代表朝廷。负责联络她们这个青海来的使团,她们理所当然认为,也只有陈易能代表朝廷的意思,只有陈易的话才能让父亲振作起来,因此央求陈易,什么时候到她们府上劝劝她们的父亲。不过对于姐妹两人的要求,陈易却是委婉地拒绝了,他告诉慕容清和慕容平。她们的父亲慕容诺曷钵只是暂时这样,过些日子他就会回过神来,想通了后就会接受所有的一切,到时不需要任何人的劝慰,就会恢复活力,但不是现在。现在或许有人相劝是件好事,会起任用。但不是他,陈易告诉慕容清和慕容平姐妹,现在最有用的劝慰者就是她们的母亲弘化公主,也只有弘化公主能将慕容诺曷钵劝好。

听了陈易的话后,慕容清和慕容平似懂非懂地回去了,并且此后一段时间没再来找陈易。

陈易也没以各种理由去找慕容清和慕容平这对孪生姐妹花。现在不是和她们玩风花雪月的时候,即使找她们出来玩,也是少了味的,更不要说被慕容诺曷钵和弘化公主知道后,不知道他们会怎么想。会不会认为他是借机勾引他们的这对宝贝女儿,以此行动表示对他们这对落难夫妻的羞辱。要是那样。就大大不妙了,如果被人认为这样,并且传出去,那名声也会被毁了,还不如来个冷处理。

……

日子转眼就秋天了,武则天再次忙碌起来,因为太子李显要大婚了。

太子大婚是朝中重事,武则天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甚至一些婚礼场景的布置也是她亲自操心。作为表兄的贺兰敏之,还有贵为魏国夫人的表姐贺兰敏月也都被武则天叫去帮忙。

贺兰敏月在三个月前又生了个女儿,以自己没再为陈易添个儿子有点闷闷不乐的贺兰敏月,自然不敢违抗武则天的意,过去帮忙了。怕女儿对婚礼操办之事不熟悉的武顺也过去帮忙了,武顺和贺兰敏月贵为一品爵的“国夫人”,又是李显的亲眷,去操持帮忙是理所当然的事。只不过因为她们去帮忙,陈易这个家属也时不时要过去一下,知道这情况后,武则天干脆让陈易也参与进去,与贺兰敏之一道作为李显的娘家人,去做一些事了。

没料到会如此的陈易后悔莫及,上次娶贺兰敏月时候那繁琐的礼节已经让他心有余悸了,却没想到没有第二次结婚机会的他,还要再为结婚的事忙碌一次。相比较自己结婚,替人准备婚礼的事更是累人、繁人,让他“痛不欲生”!不过在行“六礼”,以李显亲眷的身份去往韦府中时候,陈易比其他人早一步窥到了那位在历史上鼎鼎大名,差点成武则天第二的韦氏的模样。

在看到韦氏的模样后,陈易也不得不佩服武则天的眼光,替李显找的这个太子妃,品质还真的不错。韦氏今年才十五岁,但已经发育成熟,而且有一种让男人为之惊讶的美,柔弱、清纯、娇艳、楚楚动人、倾国倾城,这些词语用在她身上都合适,更因为其年岁过小,显得稚嫩让人忍不住心生出一种想保护她的感觉,连贺兰敏之和陈易这两个见多了美女的俊男,都忍不住对韦氏多注视了几眼。

心中也是感慨,历史名人自有其出众之处,女人至少在容貌上是如此,没有容貌的女人,极少能被历史记住的,除非非常有才学。能记载在历史当中的女人,除了容貌和才学外,就是她们在权势道路上迈出的步子,武则天、太平公主、韦氏、上官婉儿都是这类人,如今的武则天已经在追求权势的道路上走出了很远,但韦氏还是待嫁之身,其稚嫩的心理不可能想到这么多,接下来一些年她还要为自己的生存情况堪忧,而太平公主这个历史上权倾一时的人物,还有上官婉儿这被后世许多男人津津乐道,对其非常有好感的女人,现在却还是小屁孩一个,陈易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看着她们慢慢成长,再被慢慢发展的历史洗礼,成为被历史记住的著名女人。

李显的婚礼非常隆重,可能是武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九章 真是造化弄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