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直隶的惨状,远远超乎了苏天成的想象,这些年来的灾荒,他还是清楚的,每一年都有灾情,只是出现的地方不同、范围的大小而已,这也是因为气候原因造成的,加之科技不是很发达,官府疲于应战,官僚贪墨成风,根本就不管老百姓的死活,造成了天然的灾荒与人为的灾荒的强大结合,令老百姓没有了活路。苏天成清楚这里面的历史教训和祸福得失,故而重点强调的就是让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若是遇见了灾荒年份,官府必须要救济百姓,必须要稳定住老百姓,国家才有希望,当然,他更加清楚的是,依靠着农耕经济,是难以维持庞大的帝国的,这个帝国也是不可能腾飞起来的,这个时代,欧洲已经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道路了,可强盛的东方,却在开始走下坡路了。
不管是称帝、成立大晋王朝,还是想尽办法发展经济,苏天成内心最为淳朴的想法,都是让这个帝国强大起来,傲立于世界之巅,让汉人成为世界上最为优秀的人群,让汉文化成为全世界的文化,成为全世界追求的目标,基于这样的想法,苏天成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帝国无限的强大起来。
长时期在山东和南方等地,苏天成很少见到老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情况了,按说这样的情况,在山东是不可能发生了,就算是遭遇大规模的灾荒,也是完全能够应付的,占领了浙江、福建以及南直隶等地之后,朱审烜和杨嗣昌等人,迅速拿出来了办法,稳定了这些地方的老百姓。加之山东培养出来的官吏,上任之后,将官府的重心,倾斜到老百姓的生活方面,所以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稳住老百姓。
老百姓的要求其实不高。能够有饭吃,哪怕是吃不饱,都能够熬过去的,何况官府关心他们,若是吃不饱,官府还要救济,这样的情况下,老百姓是绝对稳定的,绝对拥护官府的。
可惜北直隶的情况。令苏天成大跌眼镜了。
穿越这么多年以来,苏天成最为不熟悉的地方,就是北直隶了。
崇祯九年的时候,他曾经带领大军在北直隶鏖战后金鞑子,后来在孙承宗的家乡保定府所属的高阳等地招募军士,从那以后,他几乎没有关心过北直隶的情况,想当然的认为。北直隶属于京畿所在地,这里的条件应该是不错的。
可惜苏天成的想当然不成立。
北直隶早就成为了重灾区。
苏天成带领江宁营。一路所向披靡的时候,大量不明真相的士绅富户逃向了北直隶,他们认为京城周边是最为安全的,尽管说后来一些人明白了真相,开始返回家乡,但北直隶的人口骤增。压力突然增大了,战乱时期,没有人会清理户籍,也没有人关心他人的死活,官府的官吏想方设法的贪墨。更是不会管老百姓的死活。
北方的经济本来就比不上南方,粮食的产量也少很多,大量的人员涌入到北直隶,却没有带来多少的粮食,这就使得北直隶的粮食开始紧张了,偏偏这个时候,沧州之战和天津之战,朝廷调集了大量的粮食,令北直隶的粮食开始紧缺,只不过在战役进行的过程之中,没有人关心这样的事情,大家都在注意朝廷与江宁营的战役,谁能够获得最终胜利了。
因为战争,大量的老百姓不敢随意的外出,免得死于战火之中,只能够在家里苦苦的挣扎,屋漏偏逢连夜雨,多尔衮在北直隶一带的劫掠,抢走了不少农民为数不多的粮食,加剧了北直隶的灾荒。
到了腊月二十之后,这种局面开始悄悄的恶化了,缺少粮食的老百姓越来越多了。
江宁营拿下了天津之后,本来是想着安安心心在天津过小年的,但没有想到,大量的饥民涌向了天津,因为这些老百姓听说过了,苏天成会救济百姓,不会让老百姓饿死。
得到奏报的苏天成,紧急赶赴南门查看,城外密密麻麻的农民,一眼看不到边,估计不下十万人了,这些老百姓倒是老实,没有人想着冲进城内,都是在外面站着,神情很是麻木。
渠清泽也是刚刚掌握到这方面的情况,在一边给苏天成禀报。
苏天成听得头皮发麻,他知道自己遇见大麻烦了,恐怕如今想到的最主要的问题,不是继续征伐京城,而如何稳住北直隶的老百姓了,这本来是大明朝廷该做的事情,不知道朝廷里面那些文武官员干什么去了,若是不管这些老百姓,北直隶马上就要开始骚乱,没有饭吃的老百姓,就等于是没有活路了,什么事情作不出来啊。
救济百姓是不需要商议的,巨大的饭棚设立起来了,按照苏天成提出来的要求,临近春节了,必须让这些老百姓吃饱吃好,不仅仅是供应米面,还有肉食和蔬菜,菜蔬里面一定要看到油水。
其实苏天成很清楚,仅仅吃大米饭和面膜是不行的,没有油水,消耗必然巨大,而且这些饥民的身体也不容易恢复,反而是越吃越多,最终不知道要吃掉多少的粮食,有了油水和肉食,粮食的消耗就要少很多了。
江宁营携带的粮草虽然丰盛,但一下子救济这么多的老百姓,包括投降的明军军士,远远不够了,苏天成的圣旨迅速到了南京和山东,大量的商贾开始运送粮食和肉食前往天津,这些都是朝廷出银子买下来的,商贾当然是抢着做这样的生意了。
投降的部分明军,被组织起来,安抚老百姓,渠清泽专门负责督查,预防有人乱来,引发不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