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大宋的变迁>第二十八章 论差役法

丁睿推着吴梦进得厅来,四处打量了一下,厅内中间明柱上有“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楹联一幅。

堂中悬“清慎勤”匾额一方,家具布置也甚是平常,不过几桌几椅罢了。

厅内正对门口中间是一张书案和太师椅,几张椅子矮几摆放在书案两旁。

后面一张放满了书本的书柜很是醒目,上面的书籍显得有些杂乱,案几上放着数本翻开的书籍,可见书柜的主人时时在看书阅览。

双方分宾主坐定,知县吩咐上茶,吴梦拱手问道:“在下冒昧,请问知县如何称呼。”

知县笑笑说道:“先生不必客气,本官姓王名嘉言,字仲谟,先生称呼仲谟即可,这两位是本县周主薄、常县尉。”

吴梦心道某跟你可没那么熟,哪敢随便喊你的字,还是称呼官职比较合适,于是道:“王知县,在下今日前来是来请罪的。”

丁睿听到吴梦此话惭愧的低下头来,都是他惹的事,让师傅来顶罪实在过意不去。

王知县奇道:“本官与吴先生初次相识,何罪之有。”刚才武吏进来并未诉说清楚,他误会了吴梦的意思。

吴梦道:“原来刚才的公人未向三位诉说,那在下说一遍经过吧。”他把经过详细说了一遍,重点突出丁睿的同情心和武吏的无礼。

王知县听完无奈的摇了摇头道:“此乃小事,吴先生不必介意,丁小哥小小年纪颇有儒家君子之风,值得夸赞。”

丁睿听了后不由得小脸一红,忙抱拳道:“承蒙知县夸赞,小子实在惭愧,当不得此赞。”

王知县看着丁睿小小年纪,一言一行莫不是中规中矩,不由得啧啧称奇,看来这小子将来必定是个人物。

他对着县尉道:“常县尉,劳你将这县衙的差役之事与吴先生详述一遍,正好看看吴先生可有解决之道。”

吴梦打断王知县道:“知县,在下的一位至交名叫林贵平,此刻还在州衙与孙知州议事,能否请人告知。”

王知县笑道:“此事易耳。”说完吩咐一个书吏前去通知林贵平,然后用眼神示意常县尉继续。

常县尉看到知县吩咐,忙抱拳道:“吴先生,这差役之事我等也是不得已为之,实在是深有苦衷,且听本官细细道来。”

随后他把县衙的差役之法详细一说,吴梦才恍然大悟。

原来北宋初年县衙编制并不是后世熟悉的兵、邢、工等等之类的什么六房书吏、三班衙役,那是王安石元丰改制以后才慢慢形成的。

现下的县衙人员众多,编制繁杂,长洲县衙的吏员编制是:押录或者押司(旧额二人,今以县事繁冗增差不定)、手分(随手所分,差无定额)、贴司、引事、厅子、书司、手力(即厅子、引事名字)。

当直人(轮番散番等,请给于县库,茶酒、帐设、邀喝,请给于税务)。

杂职、弓手(充当衙役、捕快一类的交涉,额定一百六十五名)。

牢子(弓手轮差,每月轮差一名充狱具)。

市巡(弓手轮差)、所由、斗级、斗子、栏头(集市收税)、务司、酒匠、栅子、直司(随同主薄催苗税而已)、脚力(凡保正追会之事)、僧直司(承受寺院事件)。

此外还有库子、拣子、掏子、推吏(断案的)、案吏、力手、杂役。

乡村里有乡司、里正、乡书手等等。

这么多的差役只有少部分是长名衙前差役(算是准正式编制),俸禄也很低,每月仅有几百钱。

其余的差役都是“临时工”,没有俸禄,从百姓上三户中凡是有两个丁口之家抽取一人为差役,每番两到三年,轮番应差。

韦六郎便是家有长兄,属于两个丁口之家,正好几年轮到他应差力手,家里长兄重病,他逃避差役回去养家,所以才下了公文将他拘捕归衙。

其实北宋的差役真是一部老百姓的血泪史,下等的差役都是无报酬的被奴役对象,而上层的押录(司)、手分、贴司之类等都是大户人家的子弟来当差。

上等的长名衙前差役不但有俸禄,他们手中的权势还可以贪污受贿,剥削百姓。

到得北宋后期,绝大部分的作恶行为都是这些衙门的吏员所为。

长名衙前差役是三等户以上派人充当,偏偏这些人还有俸禄,也能作威作福,鱼肉百姓。

而下层的什么力手、杂役等等苦役又是贫苦的下等户充当,却没有一分钱俸禄。

大宋的差役法真是个奇葩,从事长名衙前的什么押司、手分、贴司、仓子之类万一出了差错需要全额赔偿,上等户家中资产不菲自然赔偿得起,而下等户家中一贫如洗,只能从事苦役。

吴梦听完了常县尉对差役的解说,心下不甚唏嘘,在后世引以为豪的公务员在现今的北宋居然是地位低下的差役,还没有俸禄或是俸禄极低,那他们不想办法上下其手,如何能过上体面的日子?

他不禁摇头苦笑问道:“王知县,恕在下直言,这等法子如何能让差役们安心为朝廷和百姓们办事?”

王知县道:“也不尽然,此乃祖制,上溯至汉唐亦是如此,苏州城也还太平。”

吴梦不由一滞,古人是不是很喜欢远古时代那茹毛饮血的日子,凡事都提祖制。

他反驳道:”知县此言差矣,若是事事合祖制,那我朝太祖立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且不以言获罪,试问哪条符合汉唐的旧制?”

吴梦论及太祖的豪言壮语一


状态提示:第二十八章 论差役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