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怎讲?”
“你想啊,到那时候,孩子们更希望父辈能够帮衬到他们。不管是生活,还是经济上。”
“但是,如果自己都照顾不过来,何来‘孝顺’一说?”
“你能跟他说,孩子,我养了你二十几年了,你该来养我了?”
“他能理解,他的另一半不一定能够理解。”
“更何况,他还有自己的家庭、社圈、孩子等等。”
“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不是孩子们不想孝顺。而是生活的压力,迫使他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条件,去孝顺自己。”
“反过来说,如果自己在年老的时候,还能继续发挥特长,产生余热;既有不错的收入,又有很棒的身体。不但不会给孩子们带来各种压力,还能补贴和帮衬到他们,支持到他们的发展,减轻生活负担,提升生活品质。如此这般,他们不就多了些闲暇的时间,可以考虑来孝顺一下呢?”
“上一次,我从一个朋友那里听到一个故事。”
“什么故事?”
“是一个真人真事。有个年轻的母亲,因为儿子很喜欢唱歌,所以从小就极力培养。但家里很穷,她曾将唯一的猪卖掉给他交学费学乐器。只是,她的儿子很丑。不光先天小儿麻痹,还斜眉歪眼。虽有些音乐天赋,又很勤奋,但却永远无法得到正常人功成的机会。只因为,众人嫌他太丑了。”
“只有他的母亲不嫌弃他,从没有放弃他,支持他。”
“但是,年轻的母亲也会老去,终有一天,她也没有能力去抚养他了。”
“天明时刻,她病了,从此一病不起。”
“丑儿子只能用板子车,每日拉了枯瘦如柴的病中老母,一瘸一拐地去街头卖艺,乞讨些钱,给老母治病、拿药。”
“虽然,他很努力,也尽了力。但终究抵消不了现实的残酷。”
“最终,老母亲含泪去世,遗恨九泉。丑儿子万分悲痛,却穷无分文,连骨灰盒都是爱心人士捐助的。”
“用他的话说,他母亲生了他的身,养了他的命,善良一生,却换不来安享晚年,换不来晚年的孝顺。”
“这个故事,再次深深刺痛了我。让我坚信,孝顺是需要物质基础的。是,需要钱的。”
“世道轮回,因果循环。这个世界,既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孝顺也好,爱情也好,脱离了物质基础,都是空中楼阁,沙丘之城,亦不会长久。”
张晓伟果真是领悟了很多,讲到动情之处,不禁目光灼灼,面色肃然,神情端正,意志坚定。
那真是:
一副忧思寄挂眉梢,两点轻叹聊表感慨。
三生有幸悟得正道,四处小心维持生存。
张天赐虽然觉得自己比他多一些神奇之处,但论生活,论感悟,或许张晓伟来的更加真实一些。
毕竟他才是红尘修炼者,人生修炼者。
空无之道,是成仙之道。
而红尘历练,却是成(人)人(皇)之道。
那些被神魔鬼怪嘲讽为蝼蚁般存在的人类,毫无神力加持,却乐此不彼地,执迷于舍得之间,流连于红尘之中,往返于轮回之苦。
于天地间卑微的存在,于权利间猥琐的生存;
既自不量力,又自命不凡;
既卑微可怜,又猥琐可耻。
这些尽是红尘之苦,红尘之惑,红尘之扰。
即便是仙人,狐妖鬼怪,碰上此等,谁又能保证做得比人类更好些呢?
不站实地的指手画脚,虚无缥缈地高谈阔论,大谈空无之道,于红尘来说,着实贻笑大方。
真所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在人类中,还是要谈红尘的事。
即入其中,何必茕茕孑立,孤芳自赏。
所谓仙道,就好比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总得匹配才行。
想到此处,张天赐不禁释然。
也许他需要重新审视一番这个世界,可以从重新认识张晓伟开始。
不禁点点头,微笑着说道:
“嗯,很有道理。没想到,你在这一块尽悟得这么深!佩服!”
“哪里,让大师见笑了。这也是没有办法之后的不得已而为之,都是为了生活。”
张晓伟说得很坦诚,也是真实。
人生不易,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所谓的清修脱俗,视金钱如粪土,还是留给仙人去做吧。
即为凡人,则脱不了红尘,离不开lún_lǐ。
求而不得,何必自寻苦恼呢?
挣钱和修道,其实还是挣钱容易些。
当然,这些都是作者的感悟,张晓伟自不知晓,继续感触颇深地讲道:
“其实,写作真的不挣钱。我那是被朋友欺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