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燕叫来正在店里忙碌的金浩,夫妻两人十分好奇的对李志展开盘问。其严肃的程度很有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架势,被李志以出任务为理由搪塞过去。
“金哥,今天你必须带我去见李栋老师,我和他约好了,但是不知道去他家的路。嘿嘿……这事麻烦两位了。”李志可不敢说带路的人被他坑了,要是这么说的话,金浩要是起了疑心不带他去找李栋,那坑的可就是自己了。
“你小子说话没准儿,我先打个电话问问。”金浩不太相信李志的说法,这小子以前还打着拜师的主意来着,万一把他带去,让他缠上师傅那就麻烦了。
“问吧问吧,你就说有个叫宋友的人找他,不过,那人临时有事来不了了,让我到这里找你们带路。”李志脸上带笑,根本不在意金浩打电话核实。
少顷,金浩挂断电话对赵燕说道:“老婆,这小子说的是真话,我带他去师傅那里一趟,您受累,店里你多照应。”
李师傅住的地方,是三环内的一个花园式小区。能在寸土寸金的三环内住上有花园绿地的小区,李师傅也算富人。以现在的房价折算,三环内120平米的楼房,都能在郊区卖栋别墅了。
把李志送到师傅家,金浩便匆忙告辞。李栋打发走徒弟,站在玄关扶着房门疑惑的问道:“小伙子,我们以前是不是见过呀?我怎么觉得你很脸熟?”
“李师傅,我们以前见过的。您记不记得前年春天有个人想拜你为师的?那个人就是我。我叫李志,咱们是本家。”介绍完自己,也提起了一段拜师未果的渊源。
“呵呵……小伙子,看来我们挺有缘分的,当时我没收你,想不到这么快就要亲自指导你了。请进、请进,岁数大了,脑子也不好使,小伙子别见怪。”李栋退出玄关,把李志让进屋内。
等李志进屋,李栋坐在客厅里说道:“小伙子,我们也不用客气了,虽然我不知道你是干什么的,但是找我的人说了,不要打听你的身份。这样吧,原来的计划改变一下,我们今天就在家里系统的理顺一下钧窑的知识,顺便认识一下钧窑的瓷片。”
李栋很儒雅,随手从沙发边拿出一个绸布包裹的小包,小心的放到面前的茶几上打开。大概有20多片颜色各异的钧窑瓷片出现在李志面前,大的形如不规则的鸡蛋,小的只有拇指大小。
指着颜色鲜艳,形状各异的瓷片,李志疑惑的询问李栋:“李师傅,你拿出来的这些,难道都是钧窑的碎瓷?”
“我知道你以前捡过钧窑的漏,但是那只是一件品相完好的瓷器,并不代表钧窑的真正实力。眼前的这些瓷片,是钧窑鼎盛时期最好的作品。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才是钧窑真正的魅力所在。”李栋旨在让李志系统的学习一下钧窑的知识,也是对方指定的科目。
“你先看一下这些钧窑瓷片,虽然从这些零碎的碎片中不能感受整体的瑰丽,但是可以简单的了解一下钧窑变化多端的色彩,对钧窑有个系统的了解。”李栋笑着让李志查看自己拿出来的瓷片,便起身烧水泡茶。
钧窑,在今河南省禹州市。从地理位置上来讲,属于北方青瓷系。钧瓷多姿多彩的瓷器,是靠乳光蓝釉釉中的液滴状分散相对短波蓝光的散射作用而呈色的。
在烧制过程中巧妙地利用氧化铜的作用,通过烧制过程中氧化焰和还原焰的相互转化,使传统高温色釉由单一的青瓷发展为五色的多彩釉。
钧瓷著名的釉色有玫瑰紫、茄皮紫、葡萄紫、丁香紫、海棠红、朱砂红、鸡血红、玫瑰红、胭脂红、火焰红、天青、蛋青、梅子青、天蓝、海蓝、月白、鱼肚白等色彩,其中以朱砂红为贵。
钧瓷的窑变花釉,色彩丰富,釉层晶莹,釉中红里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五彩争艳,辉映竞芳,再配以端庄、古朴、大气的器型。使钧窑瓷器受到世人的珍视,并进入名窑行列之中。
钧窑始于唐兴盛于宋,在北宋时达到鼎盛。由于北宋时战火不断,金人入侵后宋灭元兴,一个帝国的陨落与另一个帝国的兴盛交替,导致匠人逃离,钧瓷消声匿迹。
由于战火不断,瓷器不易保存,钧窑出品的大量精美瓷器大多数毁于战火,能保存下来的物价寥寥无几。而后世多以收藏钧窑的碎瓷为荣,虽然没有传言中“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说的那么夸张,但是足能体现出人们对钧瓷的喜爱和着迷。
在李志查看瓷片的时候,李栋系统的为他解释了一下钧窑的兴盛与衰败,并指出了史料有记载的多种瓷器颜色。
当然,后世也有钧窑瓷器烧造,宋、金、元时期钧窑产量最大的是碗、盘、洗、罐、瓶、炉、枕等生活用品,釉色以带乳光的天蓝居多,部分饰有红或紫红色斑块,少见通体玫瑰紫和海棠红器物,多为民窑产品,工艺和器型不如以前烧造的美观。
李志不住的点头,他虽然也学过瓷器鉴定,但是对钧窑了解的就没有李师傅这么细这么全。“李师傅,钧窑的鉴定,有没有什么诀窍?”
“鉴定方面无非是辩真伪、断时代、定窑口、四是估价值。鉴定中看胎质、造型、工艺、釉色、底足等几个方面。”李栋解释鉴定方面的知识,搬出一大堆可以区别真伪的招数。
“我打个比如,看胎,因为钧窑是使用还原焰烧造的,没有釉质的胎质,在烧造后会变成酱黄色。看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