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回到大秦送温暖>第139章 朝堂之上

吕不韦急了。

平时朝中大事都是他做决定,基本他说什么就是什么,然后知会赵政一下就行了,没想到赵政这竖子现在就想亲政了,这是要让我这个仲父靠边站啊!

“君上,此事不可……”

话没说完就被王翦打断了:“相邦,君上虽然年少,但事情由我等大臣商议,再由君上定夺,有何不可?再说此事君上已经做了决定,岂可随意反复,置君上威严何在?”

王翦不愧是骑墙派的高手,一旦看清自己的利益所在,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果断出手为年幼的新主撑场,制衡吕不韦的一言堂。

骑墙派并不可耻,可耻的是那些风吹两边倒的墙头草!这种才是难以善终的该杀之人!

陈子安暗暗在心里给老爷子点了个赞,看来这次去巨贤村修建水磨意义重大,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赵政看着王翦面露欣喜之色:“王老将军所言甚是,不愧是我大秦三朝元老,中流砥柱,大秦社稷之脊梁也!”

吕不韦一听更是尴尬了,心想这竖子把王翦捧这么高,这是故意要给我难看啊!

要是比资历他还真比不上王翦,他唯一的功劳就是辅佐秦异人上位,靠投机钻营,用女人铺路,虽然扶上了一位君王,这种事好说不好听,连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居功,如今秦异人已经不在了,他的功劳也就不是那么显眼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朝堂之上最重要的礼法章程,王老将军言之有理!”

九卿之首的奉常也站出来说话了,他的职责虽然是负责宗庙祭祀礼仪,但是在九卿之中地位最高。

秦国以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也就是所谓的“三公”大臣,虽然秦朝不叫三公,实际上和其他诸侯国的三公大臣是一样的。

只是秦国的三公大臣,除了丞相之外都是虚职,比如太尉王翦,主管军事,按道理他应该是秦国最高军事机构的老大,相当于高官,可是不打仗的时候,他连一兵一卒都调不动,只能享受爵位俸禄。

而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相当于纪高官,但是也得看吕不韦的眼色行事,如此一来三公就形同虚设。

但是现在王翦站出来说话了,九卿之首的奉常敏锐的意识到以吕不韦为核心的三公领导班子出现了分裂。

太尉王翦明确拥戴新君主,和丞相吕不韦对抗,这恐怕私下已经和新君达成了默契,若是再跟着吕不韦混,那就太不明智了。

君王虽然年幼,但他终归是君王,总有长大的那一天,一旦他完全掌握政权,那可是要秋后算账的!

奉常虽然只管宗庙祭祀礼仪,平时神神叨叨的看似不问政事,实际上人老精明,迅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御史大夫平时迫于吕不韦的淫威,早就对他不满了,只是吕不韦权势熏天,他敢怒而不敢言,如今见太尉、奉常、站出来支持小君主,也立即站出来表态。

“朝堂之上君主最大,任何大臣不可逾越礼法,礼不可废,法不可废!”

中郎令叔孙本想站出来替吕不韦衣说话,见太尉王翦站出来后,原本跟在吕不韦屁股后面的人不是倒戈,就是沉默不语,他也只好沉默不语了。

吕不韦一看形势不妙,若是再等一会儿,所有的文武大臣全站出来支持赵政,那无疑就是当众打他的脸,他抿了抿嘴,尴尬一笑:“嘿嘿,诸位同僚,你们说得都有道理,布韦身为首辅大臣,一心为国绝无二心,只是担心开渠引水工程太大,虚耗国库财力……”

赵政见吕不韦满脸尴尬,心里很是痛快,表面上却表现的异常冷静:“仲父若是觉得不妥,可以再议。”

吕不韦心里暗暗一惊,心想这竖子不愧是秦异人的种,有乃父之风啊,居然反将我一军,如果再议的话,我如何下台?

“嘿嘿,既然君上已经决定了,那不用再议了,不用再议了。”

……

整个过程,陈子安几乎没有说话,也轮不到他说话,毕竟他不在三公九卿之内,地位实在是太低了,一个左庶长还是虚职,哪有话语权?

事情的发展都是按照他的剧本在演变,这次王翦能够站出来说话,一半是他的功劳,一半是赵政的表现。

其实王翦也一直在暗暗观察赵政,自从赵政当太子时监理国就开始在观察,看他是不是一个能够扶得起的人。

若赵政是一个烂泥扶不上墙的人,他也是绝对不会出面的,这就是王翦的高明之处,任何时候都以保身为上,绝对不会把自己置于危险之地。

退朝之后,吕不韦是第一个离开章台宫的,他没想到今天会输在13岁的赵政手里,面子上有些挂不住。

而朝中这些大臣也有一些变化,以往退朝后,这些大臣总是要和吕不韦寒暄几句,等到吕不韦走了他们才敢离开。

但是今天下朝后,吕不韦灰溜溜的先走了,这些大臣们却聚拢在了王翦身边,纷纷和王翦寒暄起来。

王翦本来人缘就很好,平时谁也不得罪,此刻也只是和这些大臣点点头,客气的交流几句,然后就乘着马车离去了。

既不失礼节,又不会让人觉得他在拉帮结派和吕不韦对着干,众位大臣暗暗佩服王翦处事老练,进退有度。

吕不韦气冲冲的回到了相府,立即对相府管事吕梁说:“去,把我的门客全部召集起来,让他们到大殿来见我!”

不一会儿的功夫,数千名食客聚集在相府


状态提示:第139章 朝堂之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