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仙侠修真>汉世迷殇>第十七回 恍若梦云中聚首 踏紫漠千杯不醉(四)

领队之人前来通报,原来这车队是由昭帝派出的汉使率领,前去匈奴王庭通使和亲的,其目的是为了和匈奴之间达成休战协定,以修复两国边境上多年战火所造成的荒芜凄凉。

当晚王麟设宴款待汉使一行人,赵长信和张望之在首席作陪。

那汉使是朝中的光禄大夫董洪熙,五十多岁年纪,面皮白净,是个读书人出身。

此次他受昭帝任命,携带着宫中的一名宫女刘氏假作宗室公主前往匈奴王庭和亲,同时装了满满十大车金玉丝帛作为陪嫁。

董洪熙此行责任巨大,汉匈之间征战连年,边境上民不聊生,与昭帝登基以来施行多年的休养生息国策背道而驰,这次昭帝就想趁着匈奴战略西偏之机恢复北部边境上的安宁,以改善边境线上十室九空、生灵涂炭的局面。

正在宴会期间,却见王麟的亲兵进来通报,后将军赵充国的贴身侍卫冯汉远前来求见。

众人都在纳闷,不知道这人此时来到原阳有何用意,正在踌躇间,只见冯汉远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

“冯侍卫,突然至此是不是赵老将军有军令下达?”王麟赶忙起身迎候冯汉远。

“军令不敢当,只是老将军听到汉使前往匈奴王庭和亲,路经此处,特派下官前来迎候,”冯汉远顿了顿,望向坐在席中的汉使等人,接着说道,“老将军怕汉使在路上有失,又特命下官带着二十名侍卫随行以保护汉使安全,即日起一同上路。只是此次护送汉使需要王校尉支援两个人,一同辅佐在下前往匈奴王庭。”

董洪熙听见赵充国遣人亲自护送自己这一行人,不禁大喜,正要向冯汉远敬酒,却见王麟警惕地问道:“不知道赵老将军要我抽调出哪两个人来辅佐冯侍卫?”

“哈哈,王校尉若在战时肯定不肯轻易让出这两人,好在此时边境风平浪静,匈奴大军已经撤走,正好可以使二人随我同行,趁此机会见识一下匈奴腹地的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此二人正是王校尉手下爱将赵司马和张军侯。”冯汉远说完,目光注视着王麟、赵长信和张望之三人脸上的表情。

王麟虽然心中不肯,想着这赵充国倒真是会挑人,这一下子身边少了两个得力的帮手,但是此时原阳的确是没有战事,与其让他们赋闲窝在这里,浪费时光,倒还不如放这两兄弟出去透透气,也正好趁此机会去查探清楚匈奴王庭的虚实。

想到这里,王麟只得说道:“既然此行责任巨大,下官只好忍痛割爱了,让他们两个年轻人随着冯侍卫去开开眼界,磨砺一番,回来讲述起来也好让我涨涨见识。”

赵长信早就憋闷得心头长草了,虽然此行不是行军打仗,但是也比在这里整日无所事事强些。

张望之本来无可无不可,见到赵长信跃跃欲试,当然愿意跟着他一起同行。

几个人免不了邀请冯汉远坐在席中,彼此间推杯换盏谈些不痛不痒的话题。

那汉使董洪熙得知队伍中一下多了许多军中健儿来帮衬,不禁笑逐颜开,对于他原本心中七上八下的未知行程顿时充满了信心。

第二日天刚放亮,一行人便收拾完备,准备上路。

赵长信和张望之本准备各自带上两名亲信一路随行,路上也好有个照应,却被冯汉远知道之后婉拒。

两人心想这一百多人的和亲队伍再加上冯汉远带着的二十名赵充国身边的侍卫,人数已经够多,多几个人少几个人倒也无所谓,更何况此行目的乃是和亲修好,又不是去打仗,随从多了反而不便,索性便只身上路,一路上听由他人调遣就是了。

在武帝时期,大汉曾经数次进军至匈奴大漠腹地,现在提到汉将卫青、霍去病的名字,匈奴人不管上至贵族还是下至百姓兀自瑟瑟发抖。

但是在那之后,武帝晚年是轮台悔召,不再穷兵黩武,昭帝继任后,更是采取柔和中庸的外交政策,汉匈两国只是在边境上出现偶尔的零星摩擦,直到近一两年才开始战事升级,到了今年春天又转危为安,渐渐归于安宁了,然而不管如何变化,自始至终两国之间也没再进行过大规模的军事对垒。

尽管如此,草原上三三两两的匈奴牧民看到这一大队汉人使节,还是心怀畏惧和不安,远远地便驱赶着牲畜避开,以免招惹祸事。

汉使董洪熙见到两国之间成见已深,虽然有着一众军士在身边护卫,心中也不免忐忑,此行是否能够不辱使命和匈奴之间达成停战协定,还真是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初夏的草原风光如画,空气清新,气候远比中原凉爽通透,正是游历踏青的大好时节,但是汉使却无心游览观赏,只想着尽快行进赶到匈奴王庭所在的龙城,顺利交付宫女和礼物,也好早日卸下身上的这副重担。

这一路上没有什么险山恶水,一眼望过去都是看不到尽头、平坦宽阔的草原沙地,车队行走起来不用跋山涉水,行进速度自然比在中原时快了很多。

然而匈奴的王庭龙城实在是距离大汉太过遥远,众人如此行进了十多天也才走了一半的路程。

路上虽然不断遇见零零散散的匈奴牧民,但是因为两国正在交恶,不管这些汉人的目的如何,并没有牧民想要收留他们,因此众人免不了风餐露宿,倍感远离家乡的不易。

冯汉远作为赵充国亲自任命的汉使侍卫,自然负责起了整个车队的安全。

平日里他总是不苟言笑,不管遇到


状态提示:第十七回 恍若梦云中聚首 踏紫漠千杯不醉(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