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悠闲的穿越>第一百零四章 落樱台钱多

一辆马车...里面大概可以做二十人...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余夏落樱台的马车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两轮马车。

晋国一般用的是都是两轮马车,当然了晋国也有四轮马车,不过,晋国的四轮马车相当于今天的大货车,是用来载重或运送大块头的。

为什么晋国不用四轮马车,那是因为路不行,首先晋国人们使用得马车都是木制的,而马车的车轮和车辙自然而然也是木制的。

所以马车在使用时面对泥泞的道路行走起来还是很吃力的,相比较于四轮马车,两轮马车在这样的路上行走起来要更为快速,而在晋国人们所处的环境之中,地面也肯定是凹凸不平的,这样的路面四轮马车走起来的确有些吃力。

因为相对而言四轮马车在光滑的地面上速度是比较快的,但是到了凹凸不平的路面上在前行过程中会遭遇较为大的阻力,所以说这个时候想要速度和快捷当然是两轮马车比较快,所以在一些百姓想要运输货物或者粮食时便经常会使用两轮马车。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导致晋人经常使用两轮马车的原因,而其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而这个原因就是四轮马车的转向问题。

此时的晋国人还未发现四轮马车是如何转向的,古时候得四轮马车也只适用于贵族出行或者皇帝祭祀出行的代步工具,在晋国想要出远门还是得搭乘两轮马车。

当然不追求速度的情况下还是会采取四轮马车这样相对路途比较轻松不会太过于颠簸。

余夏落樱台则不一样,落樱台首先都是水泥路,平稳,不颠簸,其次余夏在张志的u盘中,发现了四轮马车的转向轴,有了这种转向轴,马车可以可以灵活转向。

跑起来是又快又稳。

二十位百姓坐在马车中,从落樱台的工厂区到住宅区也就八分钟,再从住宅区到东西两市,也就是十五分钟。

马车一共大概有五十辆,不停的往返,是落樱台重要的交通工具。

...........................

东西两市到了,今天值班的是余秋所在的营,而就在余秋所在的连正在查阅所有出入住宅区百姓的时候。

“二哥...!”看到一身步人甲的余秋,余冬冬大声的惊喜喊了起来。

余裳儿和邱小麦也是乖巧的喊了一声:“二公子!”

余秋连忙还礼,因为不知道这两人什么时候就有可能成为自己的小嫂子,所以可不能受两人的礼。

“大哥也来了....!”来到余秋的身边,余冬冬笑嘻嘻的指着一边的余夏告诉余秋。

“大哥...!”看到余夏,余秋立即上来行礼。

但是却被余夏挡住道:“你看我都包成这样,就知道我不想被人认出来,礼就不要行了,好好的仔细的检查来往百姓,可不能马虎大意,落樱台的安全,全靠你们呀。”

“请大哥放心,就是一只有问题的苍蝇,弟也绝对不会放过去。”余秋坚定不疑的回答。

“嗯...!”对于自己的这位弟弟,余夏还是放心的,跟着余夏道:“我们走吧...你们不是着急看杂耍,就在前面了。”

“哦...看杂耍去了。”余冬冬开心的率先走出住宅区。

而一出住宅区,你就会看到一片广场,而广场上此时已经是灯火通明,在广场的内部,已经错落有致的摆起了各种各样的地摊,就和现代的赶集一样。

卖的东西有很多,什么衣裳,簪子,红绸,脂粉,扇子...等等...那是应有尽有,当然了除了用的东西还有吃的东西。

桂花糕...绿豆糕...龙须酥...不过,余夏没有发现冰糖葫芦,要不然余夏自己也想买两串来吃吃。

走在人群之中,看着各种各样的货物,余夏发现,在这些摊位之见,自己的警卫营战士骑着马,正在来回的巡逻,如果有百姓出现了麻烦,这些警卫营的战士立即就会驱马前往哪里解决问题。

就好比刚才一位小男童走丢了,好在有余夏的警卫营战士在,三子和余强拿出竹哨吹了几声,立即就有警卫营战士从远处赶来,跟着那对粗心的父母将小男孩的样貌和衣服穿着说了一遍。

警卫营战士跟着立即四处搜索,紧紧一盏茶的功夫就找到了那位小男孩,那个小家伙并没有被拐走,而是想吃桂花糕一直就呆在那里看着。

找到之后,小男孩的娘亲二话不说对着小男孩就是几巴掌甩在屁股上,小男孩立即就被打哭了,不过,小男孩的娘亲这个时候也一把抱住小男孩哭了起来。

小男孩的爹则是忙不迭的感谢三子和余强,跟着还拿出了银子,只是三子和余强却笑着摇了摇头,银子没有拿,跟着潇洒的离去。

这一幕,落英台的百姓还有经常来落樱台的商贩都很清楚,只是那些第一次来的商贩,却看的是啧啧称奇,因为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当兵的不拿别人孝敬的银子。

这个时候,余夏一行几人,终于挤到了玩杂耍的地方,古代的杂耍有很多种,走江湖一般都有弄剑、倒立、走索、吞刀、吐火、耍酒坛...等,因为这些场地小,好表演。

现在表演的就是吞刀和吐火。

我的天呀...余冬冬,邱小麦还有余裳儿那是看的都快入神了,小巴掌都快给拍红了,那打赏则是呼呼的往上扔。

虽然没有人扔一两银子,二两银子,但是...落樱台的人多,而且也都不差小钱,一文,十文,那是扔了不少,一个人的一文,十文不是很多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四章 落樱台钱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