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汉末贤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奏(一)

待王荣出了这间屋子,刘备说道:“都出来吧。”随着刘备的话音落下,陈登、简雍、糜竺三人皆从后面走了出来。

众人刚刚站好,糜竺便首先说道:“主公,今董承突然改变想法,对我等计划也有所影响,故而当重新商议一番才是。”

“照之前计划一样便可,我军首要是进入泰山郡,此事若成便万事都好说,且其只是将调离曹操变为暗杀曹操,并不会影响我等计划,反而其若真能杀了曹操,那么对我等百利而无一害!”

糜竺这便不懂了,既然计划不需要做任何改变,为何刚才要说重新商议计划?于是便问道:“那主公刚才为何…?”

“无他,只是觉得有些蹊跷罢了,”刘备向众人说道:“尔等不觉得我等此事进行的过于顺利?先不言我等做得是否秘密,就单说王服赴任泰山一事,其言是自己与董承同陛下密谋,突然提出此事,并还未等荀彧与陈容反应过来便定了下来。照其这么说,荀彧与陈容何人尔等也清楚,难道二人就并未起疑?”

“主公之意是荀彧与陈容是故意为之?”说到此处,糜竺也不禁联想到其他方面,“主公难道以为此事是曹操所设之局,就等主公上钩?!”

刘备点点头,糜竺见此,又问道:“那为何主公先前不问,今日才说及此事?”

“先前吾也有此问,故而问于王服,其也向吾解释,是因曹操之前便对其十分提携,其也与曹操保持着十分友好的关系,故而众人也并未多想。当时此事吾也派人打听过,故而暂且相信了他,只是今日之事,吾却又有点怀疑了。”

“主公是听到王荣说及杀曹操一事,认为王服将主公对其不信任之事告知曹操,曹操为骗取主公对王服的信任,故而将调离改为暗杀,”陈登解释道。

刘备一脸担忧的表情看着陈登,“吾便是担心此事,不知元龙认为如何?“

陈登却毫不在意,肯定道:“主公不必担忧,此定不是曹操之计!”

“元龙何出此言?”

“主公认为曹操此人如何?”

刘备虽不知陈登何意,但还是回道:“吾与曹操也算交手多次,其用兵狡诈,多奇谋,但为人性格多疑,且极易冲到莽撞,若非其麾下能臣甚多,其定不会有今日!”

“那么主公认为董承此人如何?”

这下刘备更加不懂了,且其并未与董承有过多接触,“吾与董承并未有过交集,只知其乃国舅,其余之事便一概不知。”

“这倒无妨,只知其是国舅便可。吾且试问主公,主公认为如今曹操把持朝政,对董承可有半点益处?”

“并没有。”

“那么董承凭什么与曹操合作?且曹操如此多疑之人,就算其是与董承联合,其难道就不知董承与其之间的嫌隙,就不怕董承借合作之名,行颠覆自己之实?”

刘备听到陈登此话,也渐渐打消了自己心中的疑虑。谁知此时简雍却突然插了一嘴,说道:“若这一切皆是曹操与王服直接谋划,董承并未参与,又该如何?毕竟主公与董承等人是以书信联系,并非本人亲自相见。”

简雍的一番话可是说得真是时候,过几天说得话,说不定刘备就会认为是其多想,但现在本来之前就有疑虑,这下好了,本来疑虑已经打消了,现在又一下提起来了,于是又看向陈登,看其可有何话说。

陈登想了一会儿,说道:“宪和此话也并非没有道理,只是若真是如此,便只有一个方法可以证明此事。”

“何方法,元龙速速道来!”刘备急迫道。

“普天之下,能让主公相信此事的,唯有陛下一人,主公大可以师出需有名与召集其他诸侯为借口,请陛下下一道诏书,这样董承也不会认为是主公怀疑其,只是认为主公是为此事胜利而做。只是这一来一回,不知会耽搁多少时日,还请主公三思。”

刘备知道陈登所说办法是验证此事最好的手段,但正如其所言,不知会浪费多长时间。此时其也拿不定主意,于是便问于简雍糜竺二人。糜竺还未思考多长时间,便回复刘备,“主公,我等几番受挫,实在经不起折腾了,若此事真是曹操谋划之事,那我等便是一步踏入曹操陷阱之中,到时我等身陷险地,便再无翻身之计。没有了主公,又有谁可以匡扶大汉?”

糜竺的一番话可是给刘备提了一个醒,故而其现在也有点退缩之意。这时只听简雍说道:“主公,元龙与子仲所言皆有道理。但吾认为,此事大可不用慌张,主公可一边让董承送来诏书,一边命令军队驻扎在泰山郡外围。只等命令一下,大军自然可马上进入泰山。”

“此事不可,”陈登阻止道,“主公,若我等大量调动部队,即使曹操不知道我等此事,也定会起疑,到时很有可能功亏一篑!”

此时的刘备也不免有些烦躁,但还是问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吾究竟该如何做?!”

“主公莫急,”陈登回道,“吾认为我军不宜调动部队,但并不代表宪和所言是错的。调军是必要的,但不是调动我军,而是调动吕布的军队。吕布屯于下邳,与泰山郡接壤,其有此便利,自可秘密调动军队而不被曹操发现。且主公可让吕布打头阵,局势若有变化,便是其最先遭殃,我等也可减少损失。”

三人听完陈登所说,皆无比赞同,刘备更是喜道:“元龙真乃大才,日后还要同子仲与宪和等人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奏(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