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抱紧大腿的日子>第四章 又受刺激了

张氏的笑容一整天都挂在脸上,每当感觉到笑够了,可看到在院子玩耍的柳宁,笑容又露出来了。午餐时愣是和柳柱多吃了一大碗粥,这是自从婆婆去世之后就再也没有过的事情。一来农户家里那有那么多的存粮,在这个靠天吃饭的年月里,只要有口粥喝就算是件很幸福的事了。二来现在收入也不一样的,为了给婆婆治病,柳柱卖了祖传的田地,只能靠租赁土地过日。虽然穆员外是个善人,但每年也得交租呐。

可是今天不一样啊,儿子柳宁那么轻松的就通过了沈秀才的考验,而且还表现的那么出色,连沈秀才这样的文曲星都被儿子的天赋给惊艳到了,这可是一件光耀门楣的大事啊,不多喝一碗粥又怎么能表现出自己的激动心情呢。

柳柱陪柳宁回来之后就没下地干活去,愣是央求着牛二减一挫他家老黑牛尾巴毛,好给自家儿子做支毛笔。废了半天劲又慌慌张张的准备好六礼束脩。没有干瘦肉条,只能去山里猎了只野兔。张氏呢,也在屋子里张罗着用一些碎布料给柳宁缝补一件小书袋。作为一个读书人,就要有读书人的样子。张氏是这样想的。

另一边呢,沈秀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虽然他起初并不是很愿意教导柳宁,但君子一诺千金,而且柳宁的天赋却也让他动了收徒的心思。如果教导的仔细,柳宁足够认真的话,将来或大有可为,最差也能接收自己的事业。加之自己年以二十有七,还未成家,母亲已然很是着急,而自己却始终过不去心中那个坎,以后有柳宁陪着自己母亲也是好的,毕竟母亲是真的喜欢柳宁那孩子。

想到这里,沈秀才也就开始准备明天的教学任务,那就先从《劝学》开始启蒙。

第二日清晨,柳宁早早的就被张氏从被窝里拉了起来。张氏仔细的帮柳宁洗好脸,换上衣服。催促着柳宁赶紧吃完早餐,就让他背着书袋去沈秀才家读书识字去。当然,临走时柳柱把装着六礼束脩布袋带上。

当柳宁走到李奶奶家时,沈秀才已经准备好了,端坐在正屋,桌案上点上一支香。待柳宁一进门,便让柳宁跪下行礼。上一世,柳宁见过拜师行礼的章程,更是知道这年代,读书是一件大事,所以在拜师礼这方面是马虎不得的。柳宁乖乖的跪下,“砰砰砰“给沈秀才磕了三个响头,恭恭敬敬的把布袋里的六礼束脩:芹菜,红豆,莲子,红枣,桂圆,以及代替干瘦肉条的野兔递给沈秀才。沈秀才微笑的接过六礼束脩道:”起身把。从今日起,你,柳宁便是我的弟子,做我弟子当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读书,为师不求你能功成名就,飞黄腾达。但求你问心无愧,上对得起天地君师父母,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你可能做到?”

”是,弟子谨记恩师教诲。“柳宁恭敬的行一长揖。

”好了,敬茶吧。”

”是。”

沈秀才喝了口柳宁敬的茶水,便带着柳宁进了书房,递过一支毛笔,笑道:”栓子,昨儿教你的是个大字还记得吗?来写给为师看看......“

柳宁装作思考,少顷,提笔,沾墨,握拳抓笔,在纸上写了下来,嗯,一如昨日般的难看,同时,也故意写错了2个字。沈秀才虽不似昨日般震惊,却也暗呼:此子天赋甚矣。

“这是你要学的第一篇《劝学》,你先跟着为师念,一段一段的来,如果有什么不会的地方就问为师。”

“是,恩师。”

《劝学》???荀子的吗?一样的啊,这样说我是穿越到中国古代?那感情好啊,只要知道了是那个朝代,我就可以有目标的抱大腿了......还好上学那会儿我把别人谈恋爱的时间用来学习,幸甚,幸甚......

呃......倒不是柳宁有多好学,而是柳宁找不到对象,又买不起电脑打游戏,大专期间除了打工剩下的时间只能在图书馆打发打发了......柳宁那会儿看历史人物传记比较多,所以历朝历代出名些的人物,多少知道些。

还是先别打听消息了,先把老师哄开心了,在趁热打铁......

于是,柳宁在沈秀才的指导下开始了第一天的学习。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朗朗读书声,从这件小书房里传来。

按照沈秀才的教书计划,午休之前教柳宁读书,午休之后,就该是学习如何写字了。按照上午的进度来习字,之所以不同于书塾里那般每日规定学会年多少篇幅,会写多少字。是因为想看看柳宁一天下来的学习极限在哪里。原本沈秀才预想着柳宁上午应该能学会照着书本念《劝学》,可是没想到的是,这才过去一个时辰(两小时)柳宁就能全篇无误的念了出来。

沈秀才无语了,呆呆的看着柳宁说不出话来.......

想当年,沈秀才学《劝学》的时候,从大字不识一个到全篇无误通读只花了两天时间,已经被师傅夸赞说是百年不遇的天才,可是呢,就这么个天才,跟现在的柳宁相比,真的好渣啊。

原本以为自己是个王者,没想到只是个青铜。这就是沈秀才现在的心情。

既然学会读了,那么就开始学习练字吧。

“要学写字,首先要从握法开始学起,毛笔的握法,并不是你之


状态提示:第四章 又受刺激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