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炮火1906>第四百四十二章 欧事研讨会

“如果进攻塞班岛的是民国陆军,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多久的时间才能够攻克这个小岛?”

在欧事研讨会上,热烈讨论欧战的众人忽然谈到了塞班岛战役。\\(请记住我取更多章节】

日军连续攻击了四天,只能徒劳的无功而返,毕竟,他们无法与文莱共和国真正的处于战争状态。

这就是作为英国自治领的好处,当然也是与义务的,比如说协助英国加入到欧战之中,眼下文莱有着更好的借口,从德国手中夺取的庞大海域需要守护,无数重要的海岛需要经营,德属巴布亚与俾斯麦群岛需要驻扎。

莱的兵力并不多,分布到这些德属殖民地,已经是极限,所以,文莱共和国暂时还不需要为英国去冲锋陷阵,打生打死。

自从欧战一开打之后,全国的优秀将领与参谋官们就聚集在了一起,联合召开了欧事研讨会,这一研讨,就是两个多月。

莱军与日军在塞班岛这场并不为世人所知的战役,或者说战斗,以日军的惨败而告终,出乎了许多人的意外。

当情报人员发回情报,日军开始对塞班岛进行争夺之后,他们的胃口就给吊了起来。

莱这个小国家如此做法,简直就是在扇日本的耳光,日本向德国宣战,不就是准备趁火打劫夺取这些殖民地嘛。

而更加令人无法想象得到的,是日本不顾颜面的强行抢夺,居然失败了。

莱军凭借从棉兰老岛来的补给与增援,抢在日本之前完成了对塞班岛进一步的防御构建。

四天的时间内,日本始终无法夺取整个防御阵地,反而损失惨重,四千余人埋骨塞班岛,相同人数的伤员,可见这场战斗的惨烈。

于是,李安生提出了一个课题,那就是如果中队进攻塞班岛,需要用多久多大的伤亡。

吴禄贞与蔡锷却提出了另一个课题,那就是中队来防守塞班岛,能够留下多少条日军的尸体。

“日军是准备不够充分,如果我们准备充分的话,不会有太大的牺牲。”

“这涉及到大规模的登陆作战,当然要做好大量的前期准备,日军如此仓促,又太过轻敌,才有此一败。”

“如果是我国的陆军在准备充分的条件下,向塞班岛发起进攻,损失也不会小,毕竟这个小岛的地形相当的复杂,即便有舰炮的支持,也无法全面压制利用复杂地形进行精确炮火打击的守方。”

塞班岛的详细地图被呈现了出来,也不知道是李安生从哪里弄来的。

根据地图进行详细的推演,情况都不容乐观。

但这也让这些将军们看到了塞班岛的无比重要,如果让中国掌握这个岛,将会使得日本受到中国的三面包围。

蔡锷更是下了论断,塞班岛掌握在中国手中,甚至可以抵得上十五个师的陆军兵力以及一支南洋舰队的牵制力量。

而有了包括塞班岛之内的整个密克罗尼西亚岛链,将使得中国能够将日本屏蔽在南太平洋之外,同时,中国也能够直接影响到南太平洋,甚至是对澳大利亚构成威胁。

国将来走向扩张的话,东南亚是开端,而拥有这个岛链,则使得中国能够走上远洋海军的关键一步。

面积超过80余万平方公里的巴布亚,以及包括俾斯麦群岛在内的属岛,能够容纳上千万华人,而且还是初步的开发,这里的森林资源与矿产资源丰富,潜力并不在爪哇岛、苏门答腊岛以及加里曼丹岛这样的大岛之下。

而文莱共和国国民大部分都是华人,决策层也大部分都是华人,这个现象引起了蔡锷等人的高度重视。

有理由相信,文莱共和国实际上与中华民国是相当亲近的,只是李安生一直矢口否认而已。

莱共和国的海陆军装备都是向中国购买,甚至文莱的最大贸易伙伴并不是母国英国,而是中国。

莱的石油资源、矿产、森林资源以及经济作物,大部分都是供给中国。

这次文莱军的表现,在塞班岛给予日军的沉重打击,也能看出他们的风格与中国的陆军很相近,只是没有实际勘察,无法印证。

莱共和国陆军的表现,也使得陆军部以及总参处的将官们受到了鼓舞,起了争竞之心,想要在青岛交出一份同样完美的答卷。

青岛战役进行了将近两个月,日军的攻势一浪高过一浪,但是,始终无法打开局面,正如开战前国际评论家普遍的观点,日军必须要付出数万人的代价才能够拿下青岛要塞。

事实上,在后世的日德青岛战争中,日军只不过付出了数千人的代价,就使得物资消耗严重补给不畅而且还毫无斗志的德军投降。

在中队的秘密加入,并且逐步的成为了战场上的主力后,德军开始抱着欣赏战争的心态来看待日军的进攻。

日本也意识到了不对劲,德军征召的中国当地人绝对不会有如此强悍的战力,也不可能有如此之高的战术素养。

对方使用的武器装备也无比先进,最起码,在重火力上,日军难以望其项背。

事实很明显,中队介入了这场战争,以这种最为阴险的方式,也是最为有效的方式。

正当日本考虑要不要进一步增派陆军前往青岛战场的时候,英国开始频频的提出要求,敦促日本尽快将“金刚”号与“比睿”号战列巡洋舰贡献出来,打击德国的军舰在太平洋的活动,并且可能的话,赶到欧洲直接参战。

英国的皇家海军舰队镇压得德国


状态提示:第四百四十二章 欧事研讨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