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炮火1906>第三百三十七章 大刀队

买卖城战役,在第二天继续燃起战火,俄军似乎并没有因为伤兵满营,并且不断的有伤员哀嚎着死去,而对士气有丝毫的影响。全\本\小\说\网

在冰天雪地间,在无尽的荒野里,俄罗斯农夫们的神经无比粗线条,他们都是苦过来的,自然无畏生死。

事实上,据李安生所知,西伯利亚农民们在一战中的表现很好,甚至在大革命中也是先驱者。

这与他们的彪悍性格是分不开的。

“乌拉,乌拉。”

他们喊着号子,不断的用血肉填满战壕,攻克着一段又一段的防线,虽然基层军官给射杀许多,但是,似乎他们从前几日的战事中学到了不少。

东北军依然不吝啬炮弹,只是,迫击炮弹的库存已经告急,无法再组织大规模的弹雨,成片的杀伤俄军。

依然是十多万人的冲锋,不断的有人倒下,不断的有人死状凄惨,但是,更多的是后面的毫无作战经验以及任何军事训练的农夫与矿丁们拼命的捡起还能用的枪支,胡乱的放着枪。

俄军正规军已经损失了一万余人,其中能够治愈返回战场的,在一千人一下,大多数人昨晚哀嚎了一整夜,痛苦的死去。

更多的是在依靠血肉来抵挡子弹与炮弹的侵袭,东北军发现了俄军的后继乏力,开始逐步的吸引俄军近前,用手榴弹与机枪进行大规模的杀伤。

王大虎操起一架马克沁重机枪,狠狠的扫射着汹涌而来的俄军,枪管红彤彤的,依然不管不顾,他娘的,实在是太多了。

他搞不明白,为何这些没有摸过枪的俄国农民与矿丁也会如此的疯狂。

事实上,连年的粮食欠收,使得整个西伯利亚到远东的俄罗斯农民们心灰意冷,他们更加的渴望中国富庶的土地,渴望那些高产的土地,渴望过上东北百姓那种富足的生活。

他们无比的想要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并不介意从中国人手中将这些土地抢夺过来,就如同当年他们义无反顾的离开欧俄,来到苦寒的西伯利亚,来到遥远的远东,甚至是海边。

刚开始还有士兵对这些手无寸铁依然在疯狂前冲的俄国人心怀不忍,这是在屠杀,他们不是军人,都是平民。

可是,这种心慈手软很快就付出了代价,俄罗斯人可不管中国人为何会忽然丧心病狂的停止了射击,或者是枪声稀疏下来,他们只知道一点,那就是用各种方式弄死那些支那人,抢夺他们的武器,并且用他们的武器继续杀伤对手。

哪怕他们没有放过枪,但是并不妨碍他们很快的就能摸索一二。

在生死光头,别小看人的智慧。

这些是用血肉换来的,用血肉换来的防线的夺取。

东北军逐渐的从开始的慌乱到镇定下来,经过多日的作战,他们已经心如铁石,无比的适应战争。

他们很快的调整过来,等着那些俄国平民们上来,用点射有条不紊的解决他们,根本就不需要浪费子弹。

教导队打的尤其欢快,他们清一色的“1911”型半自动步枪,班长以上都配备了冲锋枪。

在大规模扩军有些为难的情况下,半自动步枪终于实现了大规模量产,事实上,在轻机枪的技术成熟之后,成熟的半自动步枪技术难关并不难,而且,冲锋枪也能够逐步量产。

只是冲锋枪的性能还不是十分的优越、稳定,所以只是小范围装备,作为火力填补,并没有装备给特战部队。

公认的世界上第一支半自动步枪是由墨西哥将军蒙德拉贡设计发明的6.5毫米半自动步枪于1907年首先正式装备了墨西哥军队。

虽然半自动步枪要到二战时才大放光彩,但是,这并不妨碍李安生成功的捣鼓出了五六式半自动步枪的设计原理图,这些图纸在后世网上一搜一大片。

性能基本与后世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相近,只是由于操作以及维护保养的问题,在文化水平整体还不高的东北军中还难以大规模普及,只能逐步的推广。

而冲锋枪则同样仿照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也就是威名赫赫的a47,只是性能上还达不到,技术还不够成熟而已。

既然穿越者有特权,有金手指,那么不用实在太可惜。

要不然,俄国跟日本都能动员上百万的军队,东北可承受不起,更何况俄国常备军都有百万。

嫩江铜矿以及合成氨、人造硝石基本能够弹药的自给自足,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要是德国的工业援助效率高一点,凭借东北自身的几家兵工厂,甚至都不需要江南制造局支援。

子弹还是相当充足的,毕竟李安生可是为此精心准备了许久,早就知道俄国要吞并蒙古,避免不了一场大战,哪里会错过这个机会。

吴禄贞下了死命令,无论如何要尽快消耗俄军的元气,争取早日转向反攻,要不然等到俄军的援兵与补给到来,这仗就更加的难打。

经过了连续的作战,士兵们的射击技术要好了许多,相比前几天的战斗,有了经验的他们懂得了如何更好的杀伤敌人。

甚至还根据枪支的特性,创造出了许多射击技巧。

整体杀伤效果的提升,对于俄军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只需要经历战火,农夫都能变成战士,而现在,东北军似乎成长的比俄国农夫们更快。

而东北军拼刺的技术也好了许多,人高马大的老毛子并没有占到便宜,他们怎么都想不到,东北军拼刺刀居然完全占据了上风


状态提示:第三百三十七章 大刀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