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万物萌苏。
沆来河自西而东,卷着融动的残冰,绕过秀云城流向汉水。
“唉——多好的山河美景啊!”
枯磨崖顶,一美须男子,俯瞰对面之秀云城,面上尽是愁容,不禁发出了叹惋之声,似有无限遐想,令人不解。
“今日乃二月初九,破日,是大凶之日,诸事不顺!看来千百年来的秀云,今日便要乌云压顶,不再有往日之秀矣!可叹可叹!”
“父亲何故叹惜?楚国和随国相斗已有数十年了,虽然楚国强横,但也不见得能吞下随国,只要随国不灭,秀云城还是随国的。”
说此话的是立于中年男子身后的少女,话音甜腻,红衣长发,容颜娇美,看样子有十三四岁模样。
这位父亲并未答话,转头望向那条通往秀云城的唯一大道,但见于尽处突现数万墨色甲军,旌旗招展,战车粼粼,异常的威严雄猛,而常杆上摇曳着一面篆字楚旗,已经到了沆来河南岸,兵峰所指正是山腰上的秀云城。
“罢了罢了,聆儿便随为父走一趟,或有可为,至少图个心安,也不枉我隋定花了这么多心血。只是不知传言是否为真,唉,随国啊,怕是要完了。”
“太好了,阿爹出马,肯定能力挽狂澜,况且,况且我还没来过这秀云城呢!”少女说到末尾便面带羞赧,似乎先前所言皆为了秀云城一游。
中年男子并未理会女儿的小心思,坚毅的脸上隐现凝重之色,目光始终不离山下跋涉的楚军。
秀云城北,凿天山南麓半腰上,一处诺大的石窟前,蜿蜒的山道上站着三十几名奴隶,各自束缚着厚重的枷锁,相互牵制,行动缓慢。
而石窟的大门上,方方正正的刻着“铸兵窟”三个大篆字,石门一侧的石碑上刻着“铸兵重地,擅入者死”八个小字。每字均为血色,加上门首雕有恶兽猛鬼面像,一看这铸兵窟就不是什么善地。
这三十几名奴隶,各个衣衫褴褛,瘦弱,最大的也不过三十五岁,最小差不多十五岁,都是些生命体征旺盛的青年人。此时的他们,每人脸上都带愁容,且对这铸兵窟敬若鬼神,不敢言语。
其中一人,也是最为年少的,旁山氏,名风,庚齿十五岁。
他的父亲,是随国右相国季梁的幕府宾客,只因为季梁遭谗臣令尹少师陷害,向随候诬告相国聚府自重,养死士幕僚三千,欲要图谋不轨。
可惜的是随候竟听而信之,虽然免了季梁刑法,但随候责令其遣散幕府宾客,只留下三百人。
事实上,相国季梁一直忠心耿耿,励精图治,劝随候内修兄弟之国,外结友睦之邦共抗蛮楚,使随国数十年内一直处于强楚环伺之下而不为之所吞,素有“神龙之后,随之大贤”的美名。
然而这次,季梁幕府内,所有的宾客及自己家眷仆从才四百余人,不曾蓄奴,不曾豢养私兵,府中人口都没有一般大夫的家的多,这在其他诸国,哪一个相国不是客卿满堂,说三千亦是小数。
只是随候嫉妒季梁声名比自己大,又担心臣主易位,故而将计就计敲打一番。
随候有命,不敢不从,相国季梁为人宽达,对于遣散之门客,百般劝慰,又多送钱帛之物,多般请求同僚及友人收留,但是这些同僚有人都摄于王命,留之者少,推辞者多,最后被季梁遣者的宾客有一百六十几人。
这些被遣散者,或有一技之长,或有安身立命之本,然而大多数乃文弱之士,衣不能温暖,饭不能果脯,久而久之,或逃亡他国,或违法乱纪从而成为奴隶,有的则客死他乡。
旁山风,他的父亲由于擅长辨识珠玉奇石,所以被季府赏识,但也是这次被遣散者之一。
旁山风之父,无以谋生,无奈之下,就在凿天山中与沆来河里采觅奇石,贩卖糊口养活家小。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旁山风一家,自从父亲被遣散后,爷俩靠着采寻奇石勉强也能度日。
不料一天父亲在凿天山西岭发现一处小型铜矿,惊喜之余,想着可以将这个消息告诉给城主,或许可以得到赏赐。可事与愿违的是,他反被罗织罪名,以盗采铜矿为由被城主姬钰处死,其母得知噩耗也自杀身亡。
唯独旁山风因年幼无知,未被追究,而是被贬为秀云城官奴,从此开始了奴隶低贱的名运。好好的一个家瞬间支离破碎。
再说这三十几个奴隶等候在铸兵窟门外,各自想着自己处境,不觉间已经等候了一个时辰。当午时三刻过去,从门内出来五名革甲官兵,引领旁山风等人进去石窟里面。
只见这铸兵窟内部柱石矗立,方圆有数十丈大小,分为许多石室,全部由石门石柱构成,似乎将整个山腹挖空了一样。
里面锻造军器职能分明,人员分工细致,有的专门捡矿,有的专门锻打,有的专门打磨,各司其职,忙碌而井然有序。
等旁山风等人通过一石门,豁然感觉温度升高了许多,这间石室似乎不同于外面那些,人数寥寥十几人,但石室面积却是外面所有石室面积的近一半。
旁山风等人绕过几处石柱,就看到最里面一处巨大的高台炉火正雄,旁边有几人照料,不时得往火中添加东西。
旁山风等奴隶正看的出神,忽然听到有人问话,道:“汝等都是王城官奴,也是随国子民,是也不是?”
问话的是一位魁梧大汉,面有短须,独眼,脸上刺有文印,那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