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接到了王唯示意地目光,那位侍者心领神会地退到了一边,王唯勉强维持住了笑容道。
“既然贤侄如此喜欢,老夫一会便让府里人送一石稻米给贤侄带回去。”
听得此言,杨谦两眼一亮。“多谢王郡守……只是小侄,还有一个不情之请。能不能再多给几石……”
王唯的嘴角有些抽搐起来,半天才维持住平静。“贤侄你要那么多稻米做什么?”
老夫托人从岭南捎来这些稻米,可是费了不少的力气,你这小子怎么就这么大言不惭?
杨谦指了指那空荡荡的蒸笼解释道。
“小侄不是想要那么多的稻米,而是想要一些稻种。伯父家的稻米,颗粒饱满,做出来的米饭香味扑鼻,乃是绝佳的稻中珍品。”
“陛下前些日子,赏赐了家父一些田产,因为比邻黄河,所以小侄就曾经有过种植水稻的想法……”
王唯听得此言不禁呆住了,可看杨谦的模样,并非是要跟自己开玩笑,不禁失笑起来。
“贤侄一心为国,这是好事,可是贤侄你可知晓,这是中原……”
“伯父明鉴,家父前些日子回家省亲,就曾言及,极北的高句丽、新罗、百济诸多藩国虽然地处苦寒,却也是以种植食用稻米为生。”
这下子,王唯真的有点坐不住了,俯身向前。“贤侄此言当真?”
“小侄岂敢拿这等大事来儿戏。只是若想要索取那些地方的稻种,怕是极难。
可是今日正好在伯父这里遇上这样的稻中珍品,所以小侄才会灵机一动,冒昧之处,还请伯父海涵一二才是。”
#####
王唯缓缓地坐了回去,抚着长须温言道。“贤侄啊,此乃是黄河两岸,自古就以种粟为生,你想要种植水稻,自然是好意,可是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这个小侄明白,不过小侄觉得,这既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那便去试上一试,不成功也就罢了,万一成功,百姓们也就能够少些饥荒……”
杨谦危襟正坐,不焦不燥地答道,这样的态度,让王唯不得不再高看了杨谦几分。
这个时候,侍者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羹汤来到了杨谦的案几跟前,小声地提醒道。
“这是山楂蜜水羹,还请公子享用,以助消食……”
“嗯,多谢了,放这里吧。”杨谦内心无比嫌弃,但是脸上只能展示出一个虚伪的礼貌笑容。
特么的才七八分饱,消食什么的,简直就是在摧残人性。
“老夫很庆幸,贤侄生于荥阳,长于荥阳,荥阳郡能够出贤侄这样才华过人,博学多识。
又愿意忧国忧民,惠及黎庶的俊杰,乃荥阳之福,亦是老夫之福也。”
王唯缓步走到了杨谦跟前,不得不承认,之前对于杨谦的印象只是来源于旁人。
对于这位宦海沉浮数十载的官场老人而言,不少的人都是传闻得很厉害。可见了面之后,才会知道,见面不如闻名,声名太盛的人,其实际未必相称。
反观这杨谦,让王唯倒真有一种,闻名不如见面之感,他谦和有度,语言举止真挚而又亲和。
见到自己这位堂堂郡太守,也能够做到不卑不亢,确如传闻所言,是一位极难得的心怀天下,心怀慈悲的饱学之士、谦谦君子。
“现如今,老夫这里也没多少稻米,不过贤侄你放心,既然你有这等大志,老夫身为本郡父母,焉能不支持的道理。”
“这样,你且先回荥泽,老夫今日就去信岭南,让他们送十石稻种来,若是再有何需要,你只管来寻老夫便是……”
“多谢伯父,若是可以的话,不知能不能聘请两三位擅种水稻的能者,小侄愿意重金相聘。”
“这些事情,老夫来办,贤侄你博学多闻,乃是少有的俊杰之士,老夫当会助你一臂之力。”
杨谦满怀感激的朝着王唯深施一礼。有了这位荥阳郡太守帮助,的确会极大的减少自己试种水稻的阻力。
杨谦刚要提出告辞,突然想到了一事,岭南,不就是以后的两广之地吗?若再往南,那便是交趾。
那里,可是有一种令日后的大宋富庶,百姓得以饱食的稻米:占城稻。
不过杨谦最终忍住了脱口而出的话,相比起来,还是先想办法在这黄河两岸先种出稻米更能有说服力。
毕竟占城稻,就连岭南人怕是都少有知晓,自己没必要过于高调。
王唯亲自将杨谦送到了厅门之外,这才止步,看着杨谦那昂扬挺拔的身姿,还有他那张俊朗而又肖似其父的脸庞。
真有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感慨。“可惜老夫无女,不然,这倒是一位难得的良配啊……”
#####
王平送来的可不止一石米,而是整整两大麻袋,足有百斤之数。
杨谦坐在马车之上,车后边摆着两大麻袋的稻米,而知礼则是与车夫二人并肩坐在车辕之上,缓缓朝着城外而去。
这一路上,那一双双热辣的目光,朝着这边频频指点的手指,还有那刻意的娇笑声,让杨谦颇有些不太自在。
还好这个时候车夫很是熟悉的加快了速度,马鞭飞扬,让那些路人们不得不避开。
等冲出了荥阳城后,那位四十出头的车夫这才转过了头来朝着杨谦憨厚地一笑。
“公子不用紧张,这样的状况,以前小人替老爷赶车的时候见得多了。
老爷一开始还不堪其扰,后来也能够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