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陆海空三军虽然对z—13max倾转旋翼机报以极大的兴趣,并对之后的zb—225倾转旋翼机给予特别的期待。
然而正所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倾转旋翼这东西在世界范围都是个难题,谁也不敢保证这种跨时代的机型真的就能发展顺利。
8到15年的一般周期倒也罢了,咬咬牙也就等下来了,可万一倾转旋翼机拖个2、3十年,甚至来了4、5十年可咋办?难道还要抱着这东西不放?
于是总部在一番研究后,觉得在倾转旋翼机这么一棵树上吊死风险太大,还得有个备份才好,一旦倾转旋翼机不行,还能有其他高速直升机项目代替,不至于快速反应部队在核心装备上落后于世界主流。
于是便准备上马一个高速直升机的备份项目。
按理说备份的项目就应该找个另一家直升机制造厂商来做主营单位,总部也的确有这心思,一来是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心思使然;另一个也是存着万一备份项目真发展起来了,不还能跟腾飞集团的倾转旋翼机竞争一下,说不定还能促进国内直升机技术的发展。
基于此,总部将这个备份研制项目交给了当时经营困难的滨江直升机制造厂,准备以这个项目加上直9的国产化,强行给滨江直升机厂输一波血。
滨江厂起初对这个项目还是很上心的,毕竟是国家拨款,总部支持,怎么搞滨江厂都不亏,所以刚开始进展的很迅速。
然而干着干着,起先的快速进展便陷入了停滞,原因很简单,滨江厂手上缺少直升机的核心技术,上上下下为了直9国产化,从法国引进了一整套的生产设备,磕磕绊绊的生产直9是没问题,可要是那这套东西做别的,第一个不乐意的便是法国人。
直9还没搞明白国产化,你们滨江厂就想着另起炉灶搞新机型,怎么着?翅膀硬了呗!
于是,法国驻华代表亲自坐镇滨江厂,凡是涉及实验验证直升机的,一律不许用法国的设备和技术。
这就等于是从根子上封死了滨江厂的作为。
但这并没有让滨江厂的屈服,反而还激起了滨江厂的斗志,即便法国人不让用他们的设备和技术,难道滨江厂就不行吗?
结果……证明滨江厂还真不行。
除了法国人的掣肘外,最关键的还是材料和发动机这两大项滨江厂真的是解决不了,即便是能解决,滨江厂也不具备所谓的高端生产设备和加工工艺。
说白了,滨江厂根本就没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纯粹就是一家法国“海豚”直升机的外包组装厂而已,你让他怎么做?
当然,如果腾飞集团能够支持一、二到是能勉励为之,可问题是腾飞集团凭什么要帮自己的竞争对手?
要知道当年直—12的时候滨江厂在背后没少使绊子,以至于到现在直—12的销量还不急直—9的三分之一;至于直—15更是被滨江厂带着一众友商给活活喷死了。
这个时候想要腾飞集团帮忙,就算滨江厂好开这个口,腾飞集团还真不见得搭理。
事实也的确如此,滨江厂到是没脸直接找腾飞集团,却通过航空工业内部的关系你拐外抹角的摸过来询问过能不能从腾飞集团这边弄些直升机用的高端航空材料、涡轮轴发动机以及一些加工高端零部件的航空专用设备。
当时庄建业的回复很客气:“这些东西我们到是有,不过最近国内外订单有些多,一时半会儿可能排不上单,要不这样,三年后我帮你把这事儿办了,价钱也不多要,给你打个八五折,12亿人民币,安装、培训、调试一条龙,保证包教包会!”
得到回复的滨江厂领导直接就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拍了桌子,大骂庄建业不是东西。
三年,再等三年黄花菜都tm凉了!
这也就罢了,等上三年还得给腾飞集团12亿人民币,这还敢说打了八五折,都快明抢了好不好!
然而滨江厂的领导骂归骂,却不敢亲自去腾飞集团找庄建业,没办法,实在是双方矛盾太深,若不是上级单位从中转圜,两者估计早就人脑袋打出狗脑袋了,所以这个项目只能是先拖着。
问题是滨江厂拖得起,总部拖不起呀,你们滨江厂要资金给资金,要政策给政策,结果连个毛都没有,啥的?耍傻小子呢?
所以总部这边也怒了,要求滨江厂一年内要拿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出来,三年内理论原型机要正式下线。
没有核心技术的滨江厂,就算捏出翔来,也没办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出理论原型机,要知道在国内可不是所有的航空航天制造企业都叫腾飞,拥有变~~~态级的效率。
于是滨江厂的领导只能是紧急进京,准备找找老领导,妥妥老关系,顺带去上级部门和总部甩几滴眼泪瓣儿,倒一倒这些年他们这家共和国长子的不容易。
准备用这套组合拳,再拖一拖时间。
毕竟这款实验验证研究项目看似不大,但国家的经费却给的十足十,这对吃饭都成问题的滨江厂来说无异于是一条稳定且可靠的财源,怎么可能放弃?
所以别说让滨江厂领导甩几滴眼泪瓣儿,就是大半夜tuō_guāng了在京城里跑上三圈儿都不是问题。
更何况他也用不着那么费劲,通常还不等掉眼泪,上级部门和总部就妥协了,毕竟国内能生产直升机的厂家加在一起还不到五个手指头,没谁会看着他们活活饿死,所以滨江厂在某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