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隋风烈>第九十六回 宇文凯见说利弊 杨勇暗中商媾和
一条颇为棘手,待老臣在仔细想想。”说罢,宇文凯又起身,撵须开始在杨勇眼前慢慢的转着圈,陷入一种较深的思考之中。杨勇也不敢打搅,也自顾将宇文凯说出的6点好处反复在脑海中回放着,思考着。这也是昨夜,自己在床上翻来覆去隐约基本能想到的,只是今天宇文凯将自己在朦胧间想到的这些条理化了,思路理的更加清晰了。至于吐谷浑单于要求的两点,倒是有一条在他看来是没有问题的,完全可以立刻答应下来。

“太子殿下,先说可以答应的第二条,每年入冬前索要过冬粮食100万石,盐10万斤,这条问题不大。任一场边地大战我朝损耗的粮盐都不是这个数,若以粮盐换得两国和平,以老臣看是可以的。只是这第一条,不太好办啊!”宇文凯摇了摇头小声的说道,这第一条涉及到了两郡土地的割让,非常敏感,若处理的不好,太子的名声不升反降,适得其反。但处理的好收获的好处又是那么诱人。

“先生,这偏远的两郡之地值如此重要吗?用两郡之地换得永久的和平、贸易的开放和军事上的联盟不好吗?请先生教我。”杨勇昨夜最想不通的就是这个问题,导致夜不能寐。他心中认为这个交换是可以的,但国土的割让这个事情涉及国之尊严,似乎又是不能接受的条件。

“殿下,老臣有一言请殿下对老臣坦诚相告,老臣便可按照殿下所想思考解决之道。”宇文凯不在转圈而是死死的盯着杨勇说道,在这个问题上自己作为属臣必须要和主子思想上保持一致才行。

“本太子属意换!于公于私还是既得利益多。”杨勇还是认为应该换,一则武威和金城两郡实为边地,连连战事导致所出不多,有鸡肋之感。二则确实对自己巩固储君之位大有好处,有了吐谷浑这个强大的助力,自己兄弟晋王将不可能在夺嫡之争中斗得过自己了。

“既如此,也不能不和吐谷浑讲讲条件,老臣以为只以武威一城作交换足以,如是两城势必将引来朝中大臣非议。况武威城远离关中,驻守不便,让与吐谷浑后,我大军可驻守西平郡仍可堵住吐谷浑觊觎我关中之忧,也可堵塞朝中众臣之口。老臣认为稳妥计,金城郡不能交于吐谷浑所有,太子殿下不知,若是金城让与他,吐谷浑驻军将隔断我西平郡与关中联系,这样看似让两郡,实则失三郡之地,万不可亦!望太子殿下三思。”宇文凯的见识毕竟远高于杨勇,一眼便看出吐谷浑暗中打的算盘,割让金城郡将留下很大隐患,将彻底将大隋西部吐谷浑通往关中的门户打开,实在是不智也,容易招至朝中大臣的非议甚至弹劾。

杨勇听了宇文凯一席话后,顿时也有一种茅塞顿开之意,似乎昨夜没想通的地方一下子解开了。不住的点头称是。

“好,就以武威一城交换。晚间本太子便和吐谷浑密使商议。”杨勇此时心态一下变得轻松起来。

“不,太子殿下。不能直接谈交换一事,割让土地之人莫不是千古罪人,太子殿下切莫轻易而为。况且,我军阵前并不处下风。老臣还听说吐谷浑军粮草不足,最多在有一月,其自退矣!若在胜券在握之时,谈及土地换和平不啻于卖国也!殿下切莫唐突了。”宇文凯忙阻止道,这件事如果操作不好,所有事情都将走向反面,到时不光太子名声,就是自己的名声也将臭不可闻。太子想法粗浅,思虑不足冲动行事,反而坏事。

“先生那该如何是好呢?”杨勇也是吓了一跳,忙问道。

“除非寻得一计,将武威城被动的让与吐谷浑军,我军不得不退守西平郡形成僵持,那时才是两国谈判之机。太子殿下先可与吐谷浑密使商谈怎样配合让我军被动撤离武威城。我军退守西平之后,吐谷浑军围城不攻,相机在商谈和解,达成和平协议。必须言明,我只以武威一郡交换,切莫再多一地。”宇文凯在此就策略性放弃武威城一事,强调了协商细节。

“也罢,晚间就烦请先生在屏风后听我与吐谷浑密使协商,先看能否达成这初步的意向,在论下一步之事。”杨勇想通了一切,暗自称赞宇文凯心思缜密,谋略超人。临时决定,还是让其在屏风后听音,免得自己从中传话,出现偏差。

两人商议已定,宇文凯便先告辞而去。至于如何能在掩人耳目的情况下放弃武威城这一节,他还没有想好,回自己房间后他要沉下心来想想。

看看天色既将暗下来了,杨二的中军人马总算与雄阔海的先锋军会师一处了,肉眼可远远的看到了武威城了,只是城外密密麻麻的一圈营帐全是吐谷浑的围城之军。雄阔海的3万大军此时并未冲杀进城,而是按照杨二的命令在城外5里扎营,与城内的于仲文部形成了内外夹攻之势,只是在吐谷浑近20万围城大军面前,杨二的河东大军只有区区4万人马,还不足以冲动吐谷浑大军的阵脚。但正是因为有他这只军的到来,让吐谷浑卡迪尔大军不敢轻易在行攻城之举。已经连续3日吐谷浑大军未曾动了。

杨二听了雄阔海和金甲两将的汇报后,隐隐间有些觉得不对劲。作为粮食供给困难的吐谷浑军应该是不停的攻城才合乎逻辑,20万大军一天的消耗都大的惊人,就算吐谷浑军粮食运到了,那也该是士气大盛之下猛攻城门才是,居然停止攻城数日了,这完全不符合战争常识啊!就连杨二这种初上战场的人都知道这点,更何况身经百


状态提示:第九十六回 宇文凯见说利弊 杨勇暗中商媾和--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