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掐好时间来到工坊,就是要看看这里玻璃瓶试制是否成功。
进到新的工坊之后,朱由检看见大师傅正带着一群工匠往炉子里添煤,火红的炉中已经有玻璃水在翻滚。
大师傅见朱由检来了,连忙上前见礼。朱由检摆手说道;“不必虚礼,工作要紧。”
“是!皇上!”大师傅说着,就带朱由检到了新建的炉子跟前,给他介绍新炉子的优点。
朱由检听了也连连点头,然后问道;“朕给你们制作的模具,在小炉子上试制的怎么样?”
原来朱由检把做好的玻璃瓶模具,早都送到这里,让大师傅试制玻璃瓶。
大师傅听了,带着朱由检来到一张铁桌跟前,上面密密麻麻的摆了上百个罐头玻璃瓶,他拿了一个递给朱由检,让他看。
朱由检把玻璃瓶拿在手里,仔细的看了起来,这玻璃瓶看着要比后世的要厚一些,并且颜色有点发绿,其他的倒还是很不错,只要压上瓶盖就可以使用了。
“不错!这个玻璃瓶颜色比较发绿,可能是里面含铁太多,在磨制粉料的时候,用吸铁石把铁吸走。”朱由检一语就说到了关键的地方。
大师傅听了也点头,回道;“是的,小老儿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这一炉里的原料都被吸铁石排除铁质,颜色应该要淡一些。”
大师傅能说出这些,其实不奇怪,他制作琉璃的时候,很多地方也有颜色的问题,他会添加各自金属粉末,以求达到美观的效果。
这批玻璃瓶太绿,他自然能够找出来原因,是铁含量太高,所以他已经对工艺进行了改变。
参观完玻璃瓶,朱由检又等了一会,炉子里的玻璃水达到温度,鼓风机也把风量减小了,保持炉内温度在一千六七百度,开始吹制玻璃瓶了。
这次大师傅安排的很好,那些人倒炉内的玻璃水,那些人推包,那些人吹制玻璃瓶,都安排的妥妥当当的,几十个人看着一点都不混乱。
这时,朱由检看到烧炉的工匠,打开炉低的一个小门,玻璃水就像流水一般的冲到了一个加热过的铁桶里,接着被一辆小车推到了吹制工匠那里。
这时,每个工匠都拿着吹制的铁管,在铁桶里沾玻璃水,然后快速的送到一排模具里,一扭开关,只见模具里的玻璃瓶顿时就出现。
吹制完成之后,工匠一掀模具,就拿出玻璃瓶,这时玻璃瓶的颜色已经变得暗淡起来,他们往稍微凉了一会,然后就把那些玻璃瓶放在了一个铁桌上,等候下一道工序。
原来刚吹制出来的玻璃瓶很脆,容易破碎,还需回火,在五六百度的炉里慢慢的冷却,最后出来的玻璃不容易破碎。
这时工坊的温度有点高,站在一旁观看的朱由检已经满头大汗,他看这些工匠把玻璃瓶做的很顺利,朱由检就不在跟前受罪了,他到了工坊的外面坐在一张椅子上休息,最后看看他们今天的产量如何。
工坊里面的工作很紧张,朱由检却很清闲,他坐在椅子没一会就开始打盹起来,不知道过去多少时间,有王承恩在一旁轻声的喊到;“陛下!赶紧醒醒,天津那边有消息了。”
朱由检被王承恩这么一喊,睁眼看了一下王承恩,问道;“什么消息?”
“郑芝龙到了天津,今早上刚到的,在一个旅店里落脚。”原来是郑芝龙的来到了天津。
“喔?他都有哪些动作?”朱由检问道。
“郑芝龙来京,自然要走走门路,他派出了一些师爷,已经往京城赶,估计明早就到了京城。”
“把这些师爷都给朕盯紧了,看他们都走得哪些人的门路,不要打草惊蛇,朕不想动他们,知道就好。”
“是!我这就去安排!”王承恩说着,朝着工坊外面走去。
又过了一阵,大师傅终于一脸笑意的站在了朱由检的跟前,高兴的汇报道;“皇上!玻璃瓶已经吹制完了,还请皇上一观。”
朱由检见了,也迫不及待的跟着大师傅到了工坊里,这时,在几个铁桌上,已经密密麻麻的摆满了玻璃瓶,看着好不喜人。
“这里有多少个?”朱由检问道。
“小老儿数了一下,一共两千七百多个玻璃瓶。”大师傅很自豪,没想到自己一天下来,竟然能做出这么多玻璃瓶,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没想今天却在自己的手里实现了,他能不自豪吗。
“很好!就按照这个速度生产,越多越好。”朱由检也十分高兴,有了这些玻璃瓶,那些陕西的灾民,起码要多活几个人。
关键有玻璃瓶之后,海鱼把瓶子装满之后,空气很少,所以变质就缓慢了,保质一个半月是没什么问题的,到时把一些鱼油混在里面,效果估计会更好。
当然还有一个密封的问题,这个也很简单,现在虽然没有橡胶,没法做密封圈,但是可以用木胶代替啊,虽然那个味道有点不好,但是在饿了的人,还在乎那个。
朱由检的办法就是在罐装好之后,把瓶盖上面抹上一层木胶,然后压紧瓶盖就可以出厂了。
当然瓶盖也需要制作,这些也难不倒朱由检,因为在工厂里还有一批白铁皮,那些经过冲床冲压之后,一天随便做几千个,而且模具也很好做,不过需要两次成型。
第一次是把冲出的圆片进行翻边,第二次就可以把瓶盖做出来了,样子和后世一样,对于这个事情,朱由检其实已经画出图纸,只等这批玻璃瓶出来,然后根据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