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狙击南宋>第三百八十一章 气吞万里如虎

(就像章节标题一样,大盟当真是气势如虹,颇有贯彻2013之势,赞一个!)

~~~~~~~~~~~~~~~~~~~~~~~~~~~~~~~~~~~~

完颜昌着急了,完颜宗辅后悔了。请记住本站的网址:。

完颜昌着急是因为泰州那边迟迟没音讯,按行程推断,泰州的辎重大军再怎么慢如蜗牛,到中旬也该进入京畿之地了,可如今连个影子都不见,这是怎么回事?他的三万大军可是靠这次巨量缴获与粮秣勉强维持士气的,倘若有失……都不敢想像军队会发生什么,万万不可有失啊!

完颜宗辅后悔的是打了这场画蛇添足的陕州之战,怎么也没想到此举是捅了马蜂窝——拔离速与乌林达泰欲的一万五千军(战损两千,连夜退兵致溃逃三千)刚刚撤到绳池,三万天诛军就像黄蜂一样从潼关涌出,打头的五千选锋骑兵如龙卷风一般,从黄河南岸狂飙而过。拔离速等人走晚那么一天半天,就甭想再走了,接到消息的拔离速当真是惊出一头冷汗。

完颜宗辅既悔又急,之前有大把时间不撤退,如今天诛军大举出击,兵力空前强大,势不可挡,此时再想跑,可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完颜宗辅在接到拔离速失利、天诛军出潼关的消息当日,立刻作出反应,发布右副元帅府令,晓喻全军:“除河南府军之外,所有京畿地区部队。即日起向滑州进发,渡河北返。此为我东路军生死存亡之时刻,全军第一要务是渡河!第二要务是渡河、第三要务是渡河!”

时隔两年,在同一个地方,甚至在同一座府邸,一个金军元帅,发出了与当年宋国东京留守一模一样的呐喊:过河!过河!过河!

命运之奇妙,天道之轮回,竟致于斯。

完颜宗辅的撤军计划如下:以拔离速、乌林达泰欲二万军(洛阳原有五千守军),守御洛阳。全力抗击。为四万东路军渡河争取时间。完颜宗辅亲提一万大军先行渡河,为大军前导,然后是二万签军辅兵运输辎重跟上,最后是完颜昌率一万兵马殿后。必要时接应拔离速与乌林达泰欲。

这样的安排。进退有序。有条不紊,如能顺利实行,金东路军大部分兵马安然渡河北窜。还是有望实现的。

正当整个京畿地头上的金军铆足干劲,积极筹备北窜之时,进入三月中旬,坏消息接踵而至。

先是洛阳方面,三万五千中原集团军与二千陕州军,挥戈东进,如风卷残云,连下绳池、新安。之后只用了短短两日,就一举攻破洛阳西、北方向四大关城,陈兵洛阳城下。

三月十八,中原集团军向洛阳发起总攻,一个时辰之内,就向洛阳西门倾泄了各种炸弹、炸药、火油弹达五千斤,洛阳西门城头上的各种建筑物与防御设施,尽数被摧毁。城上城内一片火海,别说防守了,连个落脚地都没有。城头到处是倾覆的砖泥石瓦,无数残缺的肢体,焦炭般蜷曲的尸体,各种异味冲鼻,令人欲呕。

这般修罗场惨状,多看一眼都要吐胆汁,更遑论守御?

洛阳外城,一日易手。金军损失数千,军心士气跌到谷底。

隔日,天诛军再攻内城,乌林达泰欲亲自登城指挥反击,以振士气。鏖战两日之后,乌林达泰欲所在之城头门楼指挥部,在连续爆炸下垮塌,乌林达泰欲与他的护卫队尽数被掩埋。紧急刨开之后,乌林达泰欲已经是手脚肋骨尽断,吐血不止,被急送至后方,与奄奄一息的完颜彀英为伴了。

三月二十,洛阳失守,前后只坚守了五天。距离完颜宗辅要求的最少半月,相去甚远。好在金军还有一定的空间,可以节节抗击,以空间换时间。

战败之金军,随即退至虎牢关。

虎牢关此时已更名为汜水关,为洛阳东边门户及重要关隘,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此关之险固,无须赘述,尽人皆知。如果此关能利用起来,再挡天诛军三五天绝不成问题。可惜的是,虎牢关的用途是用来保卫洛阳的,其防御重点是东面来犯之敌。关城内所有重要设施均布置在东南面,而西面的防御状态却很薄弱——这是当然,西面就是洛阳,你不防外敌防洛阳,想闹哪样?

中原集团军占领洛阳后,只留下一个旅守备,随即马不停蹄衔尾追杀,一路杀到虎牢关下。此时二万金军已折损过半,当日一同从虎牢关奔赴陕州前线的三大金将,就只剩形单影只的拔离速一人了……

防御薄弱的虎牢关西关城,仅仅顶住了一天,士气全无的近万金军,在天诛军不要钱似地狂轰滥炸下,再度全线崩溃。拔离速收拔残兵败将,退往荥阳。

荥阳是个千古名城,防御设施很齐全,但拔离速知道,以天诛军攻城火器之猛烈,凭手上这军心崩沮、草木皆兵的几千人马,挡不了几天。再退,就是郑州了,而郑州后面,就是开封……

拔离速意识到,他已经没有退路了——还有七天!至少还要顶七天!

他只有两道防线,七千残兵,辎重尽弃,缺矢少粮,如何顶七天?

拔离速兵败三百里,七日失四城,二万大军,被打得七零八落。而天诛军,已包围荥阳,逼近郑州,距东京城,不足百里。这令人无比沮丧、惊恐的消息刚刚传到担任殿后军主将的完颜昌手中,完颜昌正考虑要不要派兵支援,一个更让他崩溃的恶噩传来:泰州辎重大军,全军覆灭!

……

时间倒回三月初五,擒龙


状态提示:第三百八十一章 气吞万里如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