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民。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自己年老,不能和朝廷里新提拔的年轻人比,知道自己老了不会生事,就在地方当当官儿,照管一下。这个话传到新那里难免刺耳,被新的何正臣,李定以苏轼对皇帝不敬,对新不满的理由往死里告,更从他过去的文章里找到不少讽刺新的句子,证明苏轼反对新,那会儿是新推动的关键期,除了新,满朝文武都强烈反对,新偏偏又推动的不顺遂,苏轼的才华和名气,成了警告猴子们不许乱来的鸡,对他人生影响极大的乌台诗案开始了。他整整被关押了103,被侮辱,整夜问训,隔壁的犯人都看不下去了,还好有手足情深的子由,愿意辞职换取哥哥平安,有贤德的老太后帮着情,甚至昔日的敌人王安石都帮着好话,苏轼总算平安出狱,被贬到了黄州,成为没有收入,没有自由的犯官。可以想象初到黄州,心态的不平,困境,生活艰辛(把有限的钱吊在房梁上,按数花钱),都可以成为萎靡困顿的理由。但是他很快走出来了,当不了官,还可以做农夫,通过太守的关系,帮他在城东找了一块地,命名东坡,从此就跟普通农民一样,认认真真黄土地里刨食,并写出了着名的赤壁怀古和中秋词,大气磅礴,豪而不迈,达观放下,可以因着黄州,他从笔触辛辣才华横溢的才子苏轼蜕变成名垂千古的伟大文学家苏东坡。此时的京城,王安石已经倒台,旧复起,原先被贬谪的大臣纷纷回京,其中也包括苏东坡,他曾经那么旗帜发明的反对新。当司马光提出新皆废的方向时,苏东坡又跳出来了,新也不是一无是处,对生计有帮助,应当斟酌保留,于是他又被排除在旧群体外。还好有对他很认可的太后,力排众议,安排他回京,升职之快,很快升到三品大员(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离宰相之位一步之遥。然而在京的日子分外煎熬,他不依附朋党,想做实事。可是举步维艰,被众人所嫉妒,再三申请外调,太后再三挽留,最后他还是去了杭州,他最初下到地方的那个美丽的城市,帮助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儿,修建水库、清理西湖、建苏堤、赈济灾民、建第一家医院等等。当一直坚定不移护着他的的高太后去世,哲宗上位,新的章惇,吕惠卿等人复起,更严重的迫害在等待他,先是调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接着是谪居惠州,苏东坡是历史第一个被贬到惠州的,那个时候的惠州湿热瘴毒,偏僻荒凉,根本不适合居住,他倒无所谓,真的做到把苦难的日子过成诗,写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写出予尝夜起登合江楼,或与客游丰湖,入栖禅寺,叩罗浮道院,登逍遥堂,逮晓乃归。”


状态提示:第949章 难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