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大夏十三太保>第343章 谈判,退兵条件

李孝诚与秦,汉,明三国使者会面的结果并没有出现任何的意外,无非也就是由秦汉明三国出面做和事佬,劝说大夏与魏国罢兵云云。

而李孝诚也很识时务的选择了就坡下驴,对于现在的大夏来说,能够做到全身而退自是最好的结果。

三国使者并没有与李孝诚就退兵事宜进行太过深入的探讨与磋商,他们此行的目的只是想要李孝诚的一句话而已,在得到了他愿意退兵的承诺之后,三国使者便齐齐离开了,他们还要去魏军大营游说曹操。

出人意料之外的是,曹操竟然也十分痛快的同意了退兵的提议。

接下来便是谈判的事情了,谈判的内容非常的简单,主要围绕着两个主题展开。

一则是,曹操退兵以及交换俘虏的条件。

二则是,大夏与金国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谈判直进行了将近十天的时间才草草完结,为什么要说是草草完结了呢?因为自打谈判开始的那一天,曹仁,曹洪,曹纯三人便已经开始绝食了,他们的绝食并非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的,说白了就是,自打谈判开始之后,大夏突然就不管饭了。

呵呵,这自然是李孝诚在从中作梗了,他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他就是要逼着曹操尽快的做出决定,这种事情,拖得越久对自己就越不利。

此次谈判的最终结果如下:首先:魏国需要支付给大夏国一百万石粮草,以此来作为大夏释放曹仁,曹纯,曹洪三人,并三万余名俘虏的交换条件。

其次:魏国需要将大夏俘虏的其余那两万多名魏军伤员的户籍,及其家眷全部送至大夏,也就是说,从今往后他们就是大夏国的百姓了。

曹操在略加思索之后便一口答应了李孝诚的条件,魏国不缺粮食,魏国更不缺人,更何况这还是两万多名伤兵。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曹操有点拖不起了,若是再拖下去的话,那三个可怜虫怕就要被活活给饿死了,之前便已经说过,曹氏将领对曹操来说很重要。

李孝诚并不傻,他向魏国索要的两万余名俘虏均是一些轻伤员,虽然这些伤兵需要大夏为其耗费一些医药以及护理费用,但对于现在的大夏来说,这个钱花的还算是比较值得的。

因为大夏国人口基数小,所以他们需要人口,更需要兵员,而这两万多名经历过战场的洗礼,并且在战场上存活下来的士兵,均已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老兵,而老兵对于目前的大夏来说,却是极其重要的。

大夏在接连经历了数场大战之后,战争减员比较严重,他们急需补充兵源,所以李孝诚便将主意打到了这两万多名魏军伤兵的身上,如此便可以省下一大笔花销,要知道,培养士兵那可是要花钱的,所以,相比于医疗方面的花销来说,其实大夏还是赚了的。

李孝诚并不担心降兵之中会出现奸细什么的,因为大夏国的特务系统已然日趋成熟,稽查捉拿个奸细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其实李孝诚还有一个杀手锏,就是洗脑,届时李孝诚定会将他们给洗的是明明白白的。

其实李孝诚还是做了两手准备的,对于那些个没有父母亲人的魏军士兵,他会将其与曹仁等人一并送还给魏国,因为没有亲人的士兵自然也就没有了羁绊,这些人会成为不安定因素,李孝诚可不会傻乎乎的给自己找不自在。

当然了,魏,秦,汉,明,四国也不是省油的灯。

他们自然也不可能让大夏如此称心如意,四国联手为大夏制订了一套钳制措施。

四国发出联合声明,首先,他们承认了金国被大夏吞并的事实,但四国却要求大夏于五年之内,不许主动发动对外战争,当然了,这是在大夏没受到他国威胁攻坚的前提之下。

四国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他们担心李孝诚会继续发兵,趁势吞并本就积弱不堪的唐国,若是唐国再被大夏吞并了的话,届时大夏便有了与各国叫板的资本,而这却并不是各国想要看到的结果。

但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的原则,秦汉明三国却也拒绝了曹操主张的合力灭夏的提议,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三国需要大夏于北方牵至强大的魏国。

曹操很郁闷,李孝诚也有些不开心,因为此次谈判的结果对夏魏两国都很不利,此次谈判真正获利的却是秦汉明三国,当真是应了那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仗打到这个份儿上也的确是挺悲哀的了。

正当李孝诚犹豫不决之时,他却收到了李思的亲笔信,信中一共提到了两件事,第一件是,李思建议他答应三国提出的条件,因为大夏在经历了多场大战之后,现在急需时间来休养生息,以及整合金国资源等工作,所以大夏别无选择。

第二件则是,李思说自己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是以他决定要提前离开连城府返京。

李孝诚在读完书信之后却是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虽然李思并没有在信中明说什么,但李孝诚却清楚的知道,李思恐怕已经油尽灯枯,大限将至了。

这一次李孝诚没有再做丝毫的犹豫,他暂且放弃了再次攻略大唐的打算,决定向三国妥协。

众人见李孝诚还算识时务,是以并没有多加为难于他。

时值大夏文德元年五月二十五日,李思于连城府乘轿返京,李金,李存孝并杨再兴三人与之同行,杨再兴需要回京养伤,而李存孝则作为李思的护卫,互送一行人马一同返


状态提示:第343章 谈判,退兵条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