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仙侠修真>唐诗剑诀>第111章 勘合贸易

郑和所率百余艘海船经过月余时间的航行,终于缓缓驶入刘家港。

永乐帝朱棣遣特使礼部官员、江南苏州、松江两府的大小官员迎候岸边,欢迎倭国归来的郑和等人。朱棣早接到郑和的奏报,他对郑和此次出访倭国所取得的成果非常满意,随后遣使封倭国阿苏山为“寿安镇国之山”,并亲撰碑文,勒石铭诗以记其事。

经郑和此次倭国一行,明启王朝与倭国的两国官方正常贸易虽未展开,但来自明启王朝虽说不是大批量的货物,但极为紧俏的瓷器、绸缎已陆续运抵倭国,由藤原兰子代理,向倭国贵族销售。在明启王朝强大势力的支持之下,藤原氏慢慢开始在倭国重新站立起来,即足利义满亦是拿藤原兰子无可奈何。

因为在藤原兰子身后站着一位庞大的巨人----明启王朝。当日在兵库海港(神户港),那如海上宫殿、众星拱月般簇拥的宝船,大明水师盔明甲亮、杀气腾腾般的景象,倭国有头有脸之人,包括足利义满,尽皆历历在目……

藤原兰子招募了近千名武士,自其中查找到数十名曾做过倭寇之人。藤原兰子二话未说,即刻签发命令,街头斩首示众……

在藤原兰子看来,这些人,是祸害那秀气年轻人的国家之人,该杀!

留在倭国近五百人的大明水师,对藤原兰子之作为,甚感安慰。这些人等每三年一轮换,虽说背井离乡,但在倭国,来自明启王朝之人却是极受欢迎,尤其是深受倭国女子欢迎……

每次轮换之时,岸边均会有不少倭国女子,引出不少爱恨别离……当然,此乃后话。

明启王朝,人才济济,远非倭国尚未开化之人可比。通事费信与吴衍属礼部派来的人员,他们承担了与幕府沟通的义务。虽然藤原氏在倭国又异军突起,但主外事的费信与吴衍却始终维护幕府的主导地位,因为除寇,还需要幕府出面。

并且,藤原氏亦开始对幕府进行暗中的资助。这让明启王朝所册封的、捉襟见肘的倭国国王足利义满心中窃喜。如今明启王朝尚未正式批准两国协定,而批准与否,在于足利义满是否拿出诚意来除倭寇。

足利义满当然有心除倭,但此刻的他,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在藤原兰子的暗中相助之下,室町(足利)幕府慢慢喘过气,便开始着手除倭事宜。

永乐三年十一月,足利义满发兵捕捉二十余名动掠明启王朝沿海的倭寇头目,并派人将他们送交明朝廷。永乐帝朱棣大喜,厚赏倭国使节,赐足利义满“九章冕服”等礼品。为显示明朝廷的大度,朱棣将倭国所献倭寇头目发还倭国,交由幕府按律处置。

岂料,这倭国使节亦是狠人。归国途中,行至宁波,将这些倭寇头目,一个个严实捆绑放入铜甑(一种类似“蒸笼”的蒸食器具),“一人执炊,一人上甑,尽行蒸杀”,这些昔日猖狂一时的倭寇头目全被活活蒸死!直至明启王朝嘉靖年间,抗倭名将胡宗宪还在浙江宁波见到此次“蒸杀”倭寇头目的旧址和铜甑,他在《筹海图编》中写道:“今铜甑犹存,炉灶遗址在芦头堰。”

由于足利义满积极配合明朝抓捕倭寇头目,对倭寇产生很大震憾,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明启王朝沿海倭患大为减轻。

据陈懋恒在《明代倭寇考略》一书中统计,永乐三年至八年六年时间里,倭寇对明朝沿海骚扰仅四次,虽未自根本上杜绝倭患,但倭寇骚扰次数及危害程度均有减少!

“勘合”为明启王朝朝贡贸易中的一种纸质贸易通关凭证,长八十厘米,宽三十五厘米。

朝贡贸易的勘合由“倭”和“国”两字组成,明朝礼部分别印制“倭”、“国”字号勘合各百道,共计二百道,另有用于验证的“倭”、“国”字号勘合底簿各两扇,共计四扇,保存于明朝礼部;另一扇“国”字号底簿交由浙江布政司收存;将“国”字号勘合百道及“倭”字号底簿一扇交于倭国幕府保存。

鉴于倭国国王足利义满除倭的诚心,永乐帝朱棣同意了两国间勘合贸易。

永乐四年,明朝廷正式批准两国勘合贸易,派人给倭国送去新印制的“国”字号勘合和“倭”字号底簿一扇,约定以十年一贡,贸易船只限两艘,人员限定二百人以内,违例以寇论处。为方便倭国朝贡贸易,明朝廷还特别赏赐倭国两艘船舶,作为朝贡专用。

当倭国朝贡船持勘合至宁波港后,宁波市舶司校验勘合,如与底簿相徐超,则予以接待。

贸易结束后,明朝廷收回倭国勘合。若遇明朝廷改无,照例送去新勘合和底薄,倭国将剩余旧勘合及底薄归还明朝廷。

勘合贸易为两国官方正式交往,但私下两国贸易交往亦频繁起来。尤其是藤原兰子的准官方身份,在两国交往之中,占尽先机。而足利义满在两国贸易交往之中获利颇丰。于是他成了第一个,大概也是仅有的一个,拿金箔做装饰的人。他以金箔将金阁寺修饰成了金色的样子。金阁寺名符其实!

明朝廷输入倭国的主要有绸缎、布帛、瓷器等。而倭国输入明朝廷的主要是漆器、硫黄、折扇、刀等物品。尤其是漆器和折扇,工艺精细,明人均称之为“倭扇”。不久,便开始有人仿制,折扇遂在明朝廷流行开来。

勘合贸易使明朝廷的书籍、茶具大量传入倭国。而那茶之一道,在明朝廷反而有些落寞,发扬光大反而在了倭国。实在是因为


状态提示:第111章 勘合贸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