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的队伍已经踏破了风雪,但风雪却像是得理不饶人一般,依然给军队镀上了一层亮银盔甲,让整片逆雪行军的匈奴军队,显得那么耀眼。
不过这都是在匈奴百姓看来是这样的。
在天降单于接管整个匈奴之后,匈奴从原来一个分散的马背上的游牧国家,逐渐成长成为这个世界上仅次于大汉的第二号帝国。
当然对于很多经历了这百年国战的人们来说,匈奴人自己可不这么觉得,他们已经有了那种惯性的思维,匈奴铁骑一出,那天下便无人可与争锋。
那号称天下第一守关的长城,曾经就被他们碾压一般的踏破,更不用说大汉那羸弱的军队了。
只是这一次,当人们挤在城中,想要看看班师回朝的慕容大帅的军队时,却看到了那样惨淡的一幕,终究是让他们的梦醒了。
他们其实已经很久没有打胜仗了。
准确的来说,是很久没有打赢过大汉的军队了,因为毕竟,对于边界上的那几个分裂的西域国家,他们还是依然将他们视为囊中之物。
年轻的匈奴男子,挤在城墙之上,想要看看校尉说的究竟是不是真的,他们是今年才入伍的兵,期盼着哪一天能够将大汉踩在脚下,然后去享受那听说中原地数不胜数的良田美酒。
他们是这么憧憬着的,就这样从了军。
但是这一年的第一场仗,就是惨烈到不能再惨烈的打败。
慕容大帅败走云海草原的消息被匈奴皇室努力的封锁着,但依然军中已经流传了开来,再加上有些情报灵通的市井大嘴,三两句添油加醋,慕容大帅就已经变成了缺胳膊少腿的残障人士了。
这里是迎接慕容大帅军队的第一座城池:北野。
一座不起眼的小城,不像汉的城池,越往边疆,越是注重防守,越是注重军事建设。
因为匈奴人根本不担心会有什么人能够打的到这北漠以北——穿过无垠的草场,再加上凶险无比的北漠,最后能到得了匈奴帝国的复地。
而这大汉以北的大草原上,零零散散的分布着不大不小的匈奴城池,被斥资修建的驿道给纵横相连。
北野真的很不起眼,但是为何此城能够最为靠近大汉的疆域呢?
因为此城基本上没有百姓居住,他就是单纯的一座军镇,由将士及将士的家人修建而成的军队,便于每次匈奴大军的修整与出站。
而且此地的匈奴探子极其的优质,皆是那些经过精密的训练的顶尖探子,如果能够有一张详尽的匈奴驿路的地图,人们就可能发现,北野是连接了各地军镇的最中心,此处是诸地出兵最为便捷的一处,所以还是相当的讲究。
慕容观海,从此地出发,半年之后,又回到此地。
二十万接近三十万的军队是包括了步卒、骑军、以及一些杂役,接近匈奴国力的十分之一,如今只剩下了灰溜溜的不到三万人。
这任谁都无法相信。
前些日子还在把酒言欢,谈笑风生的守城校尉,某日突然收到了来自前线的一封文书,从此以后,夜夜白头。
他是慕容大帅曾经帐下的兵,如今已不再做那先锋之士,但也要看着匈奴再次越过草原,越过长城的那一天,本着这样的心愿,他自愿放弃了原本军功累计,足以成为杂号将军的机会,来到此地,成了一名校尉。
他是最早接到信息的匈奴人,他也是最想要将这信息掩盖住的匈奴人。
后来他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幼稚。
军中早有监视着大帅的单于的人,已经马不停蹄的将此事报至王帐,如果不是大帅的一番信中的提醒,他或许就翻了大错了。
他不喜王座上的那个男人,他觉得那人太冷酷,太过……太过冷血了,但是他们又能如何呢,先帝亲指他为继承人,他也不负先帝的旨意,匈奴国内每个人都能感受得到那种强盛的氛围。
每个人都能感受得到那种向上的朝气,但是每个人也都能感受到那柄悬在头顶上的屠刀。
因为听说……或许就是真的,那夜对于王帐的血腥清洗,是人间从未有过的地狱惨像。
校尉将诸事抛之脑后:“还看什么,列队速去迎接大帅的马车!”他脸色一冷,发出了一道命令。
众多年轻的军人听到了命令,立刻跑下了城楼,忙去了自己的本职。
还有一些人前去将那些无关紧要的百姓驱散,他们本都是来自军营,自然也对军中之事十分的牵挂,只不过他们也懂得不要给将士们添乱,识相的一哄而散。
城门轰隆打开,校尉没有骑马,带领着一队十夫长百夫长,列队前去迎接队伍。
远远地车队也放慢了步伐,一些痛苦的哀嚎声,又再次响起,一些难以承受痛苦之人,因为终于看到了生的希望,结果就地死去,这种景象,是在让北野的军士有些无法承受。
校尉已经吩咐了军营中的大夫等人,前来运送伤员,这都是慕容大帅在信中的安排,校尉也这样照做了。
车队越来越近,最终是最前方的几辆车马先行停了下来。
一声有些年轻的声音,从其中一辆车中传来:“屠志,谁是屠志!”
“在!”校尉答道,这是他的名字。
“过来搀一下大帅。”少年的声音继续说道。
屠志心中一紧,难道大帅的伤势很重吗。
赶忙快步向前,先开了车帘,看到了那个熟悉的男人,又看到了他身上那个触目惊心的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