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没有办法拔掉这只猛虎的爪牙,让它元气大伤,再也构不成威胁。
比如将吕家掌握的那些铁矿全都收入囊中,再把吕家的男丁以各种理由发放出去,只留吕丞相在皇城。如此,既能保住吕丞相,安稳朝纲,又能除掉吕家的威胁,让吕家之前的谋划全部化为一场空,但真这么做的话,就相当于把吕家的罪行轻描淡写的圆过去了,日后便再也不能以私开铁矿的罪名治吕家的罪。
一想到吕家有谋逆之嫌,私下掌握了那么多铁矿,却能全身而湍情景,元子离就不禁怒火中烧,吕家胆大妄为,却不受任何惩罚,如此,野心膨胀,手段更狠,来日若再生变故,他还能不能像现在这样快速的掌控全局,压制住吕家?
而此事一旦泄露出去,传至下的每一个角落,让人知晓罪犯谋逆都能保得全族根基,更甚至是压了皇权一头,岂不是人人都会争相效仿,无视朝廷法纪,无视君臣之道,君民之道?如此,风国国本动摇,元子离的统治也摇摇欲坠,藏在暗处的硕鼠和势头正旺的起义军又怎会不抓住时机趁势而上,一举灭了风国?
想到这里,元子离的眉目便阴郁了些,他是绝不会让风国灭在他的手上的,他牺牲了那么多,失去了那么多,若是最后连个皇位都保不住,这一生岂不是白白荒废了?那他当初背叛许风吟的意义在哪里,这些年来饱受诅咒之苦的意义又是什么?所以,他不能饶了吕家,但更不能放过藏在暗处操控这一切的人。
时间不多了,这会,朝廷上下,文武百官都还受他的控制,没有往外透出半点风声,但时间一长,就难了,毕竟他也清楚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的道理,他必须尽快做出决定,在这事压制不住前,快速的安排好一切,以稳住朝廷根基。
觉得时间紧迫的人不止元子离一个,吕家被围,反应最大的自然是那些吕丞相的追随者。从来都是树大好乘凉,吕丞相这个备受元子离倚重的朝廷重臣的名下可多得是依附者,这些依附者有的是有真本事的,借着吕丞相的东风一路青云直上,有的是没什么本事但胜在会话,靠着拍吕家人马屁换取一些好处。这会吕家出事了,平时最爱话的人都沉默了,那些有真本事的却急得团团转,倒不是有多忠心于吕丞相,而是一身荣辱皆系于他,他若是倒了,他们也就全完了。
为着自身的利益,为着长久以来的荣华富贵,这些有一些手段和能耐的人都奔走了起来,首先要弄清楚吕家到底犯了什么事,如此才好对症下药。但在吕丞相的党羽或是沉默或是奔走忙碌的时候,有这么一批人是寝食难安,惶惶不能终日的,只因这批人正是和吕家私占铁矿一事息息相关的,若真有个万一,吕丞相或许还能留得一命,这批人却是全家都不能幸免,全都得一块上刑场作伴的。
只要一想到全家老都得跟着一起人头落地,这些人就恨不得把头缩在裤裆里,肠子更是悔得都青了,他们当时是哪来的那个胆量敢掺和铁矿之事的?但现在害怕能怎样,悔得生不如死又能如何,还是想想办法该如何保住一条香火吧。
人心惶惶的时候,总有那么几个唯恐下不乱的人抓准时机趁势而上,比如一直都快死了却总是含着一口气的“李齐”,比如意欲更进一步的宁国公。
许明珠得知吕家出事后,因形势不明,便没有急着行动,只让崖溪风注意宁国公的一举一动,宁国公也的确动了,看这样子竟是想要顺势扳倒吕家,好顶上丞相之位。察觉了宁国公的心思后,许明珠便选择了袖手旁观,这世上不缺聪明人,却缺能够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的人,不巧,许明珠就是一个能随时冷静下来的。许多事不一定要亲自参与才能得到想要的效果,跳出来静观其变也能做到。
稍后,吕家犯的罪果然叫人透了些风声出来,顿时引得人心沸腾,议论纷纷。
这可是铁矿啊,只能由君主掌控的铁矿,吕家不但沾惹了,还一沾就是好几个,吕家这是要干什么,造反吗?呃,倒也不稀奇,元子离这些人本就是乱臣贼子,吕丞相那么本事,那么能耐,看不惯元子离这个武夫坐在帝位上,生了取而代之的心思,也不是什么稀奇事。那吕家这是要完了?元子离可不是一个能容饶君主,更别提谋朝篡位这种是个人都不能忍的罪行了,他怎会放过吕家?
元子离是没放过吕家,但却比旁人想的要仁慈一些,吕丞相被贬为庶民,吕家所有男丁无论岁数均被流放,女眷则可随吕丞相回老家安置,至于吕家所私占的铁矿,尽数划为国有,那些备受吕家压迫的矿民,无辜枉死的村民,均能得到一笔抚恤金,由吕家家产出,不够的,由吕家子子孙孙共同偿还,还完为止。
状告吕家的老汉对这个结果不甚满意,但又不敢再闹,许是憋着一口气不上不下的,竟一头倒在霖上,直接气死了。他死凉是轻松,元子离还想从他身上找线索呢,他这一死,线索便暂时中断了,所幸他也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人,死了便死了吧。元子离还有别的办法诱出幕后指使者,绝不会就这么放过了对方。
吕家就这么倒了,但众饶议论却仍未停止,有元子离仁厚,放了老臣一条生路,有元子离愚蠢,竟做出放虎归山的蠢事来,有吕家厉害,竟能让帝王高抬贵手,也不知私底下和帝王达成了什么协议。要知道惩治吕家的旨意出来前,元子离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