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水浒之逍遥小衙内>第五百二十二章 风华太茂

东京,童府。

童贯的书房,门外站着四名护卫,书房内,除了童贯,还有一名中年男子。

这名男子是随高俅出征江南的偏将李从吉。他是陇西汉阳节度使,是童贯的忠实亲信。这次随高俅征战江南,班师回朝后,他第一件事就是前来童府求见童贯。

童贯坐在太师椅上,淡然的看向坐在下首的李从吉,轻轻的拨动着茶碗盖,问道:“你如此匆忙前来京城求见于我,可是有什么要紧之事?”

李从吉道:“太尉,江南平乱之时,蓟州军本已经抓住了江南贼首方腊,但镇北元帅高槛为了救出被江南军抓去的高太尉,将方腊与高太尉交换。随后,在堨村一战中,贼首方腊去向不明,最终使其逍遥法外,导致江南叛乱首恶未除,留下无穷后患。”

童贯听完,双眼之中露出阴鸷之色,道:“你的意思是,高槛因私废公,战场上徇私情,私放江南贼首方腊?”

李从吉点头道:“正是。太尉,高槛先是平三山、水泊,定河北、淮西,现在又扫清江南,可谓是战功赫赫。如今蓟州军声势浩大,威震下,高槛可谓有震主之功!自太祖立国始,便颁下法令,不许外臣武将拥兵自重。而今……”

童贯轻轻点头,道:“好,我明白了。”

李从吉起身告辞离去,童贯端着茶碗久久不动,沉思良久,忽然喊道:“来人。”

一名护卫应声而入,童贯道:“备轿,我要进宫面圣。”

护卫应了,前去准备。不多时,童贯来到东华门外,快步向皇宫而去。

徽宗正在书房写字作画,听得御前太监前来禀报,童贯前来求见。

他双眉轻蹙,无奈放下手中画笔,道:“宣。”

童贯进入徽宗书房,唱喏参拜。徽宗问道:“今日早朝,卿为何不见奏本,此时前来求见,可是有什么要紧之事?”

童贯俯身回道:“禀圣上,我朝自太祖立国,便颁下法令:偃武修文才是平靖之道,是千秋万世之道。太祖遗训:外臣不得拥兵自重,武将不得越制募兵。太祖此意,是为大宋江山永固而所定下的治国之道。可如今,我朝便有人越制募兵,屯兵自重。圣上若再任其发展,必成大患。”

徽宗问道:“卿家何出此言?可是掌握了什么饶证据?”

童贯道:“圣上,如今镇北元帅高槛所辖蓟州军,已经拥兵十五万。蓟州,原本屯兵不足两万,如今如此规模,大大超出了正常编制。且蓟州军自平定三山之乱开始,到扫除江南叛乱为止,军队声势浩大,下为之震动。高槛携功自重,大军所至之处,地方州府无不战战兢兢。如今下只知有蓟州军,有镇北元帅,而不知有东厅枢密院,不知有西厅殿帅府了!”

徽宗听完,陷入沉思之郑

童贯又道:“江南之战虽然大捷,但贼首方腊依然逍遥法外。据臣所知,方腊本已经被蓟州军在杭州一战中便被拿住,并押解往京城而来。可后来高元帅又私放方腊,使其至今不能落网。”

徽宗摆摆手,道:“呃,此事宿太尉与我过,高槛之所以释放方腊,是因为高太尉落入敌军之手。他为了救父,才用方腊作为筹码将高太尉换回。”

童贯眼中闪过一丝异色,道:“贼首方腊,祸乱江南,使得江南平生战乱,百姓苦不堪言,朝廷为此耗损巨大。如今却因为高槛一己之私,而任由其逍遥法外,这分明是他拥兵自重,因私废公之举,圣上不可不察。”

徽宗道:“此事高卿虽然有错,但情有可原,只是……只是……”

童贯见徽宗再次犹豫,知道在徽宗心中也对蓟州军生了顾虑。于是他道:“圣上,蓟州军战功赫赫,平定四寇之乱,功不可没。镇北元帅高槛更是功劳匪浅,实在是臣子们的楷模。如今四寇平定,国内再次恢复太平,蓟州军当编回禁军之列,镇北元帅调回京师,另行任用、封赏。如此一来,圣上便可免去蓟州军的后顾之忧。”

徽宗道:“此言甚合我意,高卿劳苦功高,征战南北,的确该好好封赏了。就依照卿之所奏,调高槛回京师,蓟州军留守两万,其余军队分别调往西北军、京师禁军。”

童贯嘴角露出一丝难以觉察的阴冷之笑,俯身道:“圣上圣明!”

再高槛押着方腊,这一日终于到达京城。

杨志、史可郎前去将方腊交给牢关押,自己则回高府。

前几徽宗突然下旨,召回高槛回京听命,高俅正在为此事烦恼。

徽宗突然要召回高槛,并且明言要提拔任用。这在别人耳中听来,高槛是要高升了。可高俅不这么想,他心中担忧:这是徽宗要拿蓟州军下手了。

毕竟蓟州军这两年来,平定四寇,下震动。在大宋,最忌讳的就是武将拥兵自重,因为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后周禁军统帅,靠部下将领的拥护,发动陈桥驿兵变,夺得后周政权,建立宋朝。

因其以武力夺位,再加上五代时期,武将夺权的情况特别多,故特别害怕部下掌握兵权的将领效法,不信任武将,重文轻武,压制武将,防止武将篡位。

如今蓟州军不是风头正茂,是太茂了。

功高震主之人,最终一般不会有好下场,高俅自然明白这个道理。现在的高槛,显然已经引起了徽宗的警觉。

从来都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藏还好,若是烹那就悲剧了。

不过现在看来,藏的可能性大,毕竟自己在徽


状态提示:第五百二十二章 风华太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