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曹魏臣子>第四四八章、避不开的死结

贾诩和钟繇没有仇。

或者说,贾诩自从入了曹魏后,和同僚之间从来没有交往过。对任何事情也都冷眼旁观,能不说话就不说话。

根本没有让人记恨的地方。

但是今天的廷议呢,贾诩却是让钟繇有些难堪。

身为太尉之职的贾诩,掌举事,对举国各地的战事比如兵卒伤亡、粮秣消耗和衣甲军械储备等都要了解。

而此刻,他袖子里就藏了一份战事记录的布帛。

关乎去年巴中战事的。是在前些日子,陈恒让人送来的,记录了去年南中战事伤亡的军士数目等。

当时贾诩有些不解,战事都尘埃落定了,为何陈恒还要特地私下送来一份?

而且还尤其详细的,记录兵卒战损和非战损的比率?

现在,他算是知道用意了。

原来是陈恒要借他的口,来针对钟繇!

贾诩心中想了想,决定还是如了陈恒的愿。

反正他开口,也是身为太尉职责所在,将事情据实禀告而已。并没有让人觉得,他是站在陈恒这边故意针对钟繇的。

就连钟繇都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因为他清了下嗓子,将其他人的目光吸引过来后,便对曹丕说道:“禀陛下,臣以为此事还需慎重考虑。臣去岁曾得到南中战事的军报,当时征南大将军麾下兵卒战损共计三千八百余人。其中,二千余人并非死于战场之上,而是死于山泽瘴气及不知名的疫病。”

好嘛,这是陈恒将被雍闿毒死的一千兵卒,也算在了非战而损里面。

反正也没有人回去深究的不是?

而且效果是明显的。

贾诩在此事开口,就等于佐证了崔林的话,更是让曹丕等人产生了这样的想法:狡狐陈恒设立“拾遗馆”乃是无奈为之。

大魏受禅于大汉,官职政务等也几乎都沿用了。比如一郡一县之地,朝廷只会任命重要职位的人选,其他的僚佐得又太守或者县令去自己招募。尤其是大汉朝当官是最自由的,不想当了挂印于梁,便来个说走就走的远离案牍俗事

而刚好南中的几个郡都是新得的,当地以蛮夷居多,读书识字本来就少,要治理就得需要从其他地方大量招募各级官吏。陈恒不设立“拾遗馆”吸引寒门士子去充当,还能拿刀子逼迫世家子弟去任职不成?

所以呢,曹丕一听,当即脸就更黑了。

连带看向钟繇的眼神,也有些了询问之意:事情是汝挑出来的,怎么解决,给个章程呗?

钟繇的脸色也十分不好,默然了好一会儿才在心中叹了口气,给曹丕行礼谢罪,“臣查事不严谨,便贸然弹劾大臣,乃过也!还请陛下治罪。”

不愧是混迹了数十年朝廷的老奸巨猾!

他这是借着承认自己弹劾有误,将两难的选择给扔出去了。

也让曹丕默然无语。

还平生第一次在心中,对自己曾经赞为“天下官僚表率”的人,产生了一丝不满之意。

没办法,钟繇将自己给摘出来了,问题就落到了曹丕的手中。

毕竟陈恒让崔林将益州牧的印玺,都给带回来洛阳了

这岂不是成了臣下争权夺利、彼此相互看不顺眼,搞出事情了,然后让君主来背锅?

这是为人臣子之道吗!

顿时,曹丕心中如同吞了十万只苍蝇那么恶心。

但钟繇乃是元勋,德高望重,他能在朝议中当所有人的面,亲口给狡狐陈恒承认自己的失误,也已经是极限了。

曹丕还真不能再强迫,或者因此指责于他。然后呢,在很和蔼的宽慰一番之后,便让其他在坐之人都躺了躺q,“诸卿,尔等此事当如何处置?”

百官之首的三公,s歆、司空王朗和太尉贾诩眼皮都抽了抽,不约而同的看向了尚书令陈群。最有发言权也是恰当来背锅的人,就是提出九品中正制出来的他了。

被众人的眼光看着陈群,也是苦笑连连。

他是颍川士人没错,但还真没有参合到和狡狐陈恒的权争中。

被拿来替钟繇擦屁股,还真是很冤枉。但又没有办法,在场的所有人中,除了崔林外其他人官职和年岁都比他大,这锅他不背谁背呢?

“咳咳”

陈群清了下嗓子,先是给众人行了个礼,便看着曹丕轻轻说道,“陛下,《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有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臣最初提议的九品官人法,乃是针对我大魏朝人口稠密之处。如益州南中之地,本为蛮夷所居,大户人家尚且寥寥无几,安能有多少读书识字堪为官吏者邪!是故,臣斗胆,请陛下授征南大将军便宜取士之权,以此可治南中矣。”

他这是完全将钟繇的弹劾给否定了,却也将钟繇从两难的困境给解脱了出来。

“长文此言大善!”

曹丕当即就拍下了板,然后又指着益州牧的印玺,有些愁眉苦脸,“然而陈子初性情刚愎,朕可强令其一,不可强令其二也。”

好吧,众人又陷入了沉默中。只是他们都有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神情。

就连同为颍川士人的陈群,都瞥了一眼钟繇后便低头假装看着地板,仿佛石块斑驳的纹络是神来之笔一样。

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个问题只能由钟繇来回答。

曹丕的意思很明显,怎么安抚陈恒的情绪?

本来嘛,陈恒开设“拾遗馆”,是为了解决南中官吏的问题,乃是报国的一片拳拳之心。

为此都


状态提示:第四四八章、避不开的死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