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件事扯来扯去也不会有太大的作用,虽说如今曹性身在豫州,身边就只有铁浮屠车下虎士等一万余兵马,不过曹性有这两只铁军足够,所以说曹性直接仍然无不惧,目光灼灼地告诉曹操等人,若是曹操等人真有本事,就过来应抢吧,他曹性要走了。
留下这一番话之后,曹性根本没有在意曹操等人的态度,直接一挥手,带着车武等人搬师回朝,曹操等人就在后面看着,虽说刘备很想追击,但又惧怕曹性手上的那两只强军。
孙坚笑了笑,如今的他已是一方诸侯,对于传国玉玺已经没有那么在意,所以他也不多说一些什么,直接带着孙策等人回到了他的江东,至于说曹操的态度,就显得有那么一些奇怪了,一开始曹操也是想强制留下曹性传国玉玺,无论如何也不能落在曹性的手中,但是当他的谋士戏志才,到曹操的身边说了一番话之后,曹操顿时恍然大悟如醍醐灌顶一般,对于曹性的离开直接不再理会。
就这样,曹性最终是回到了上棠。
不过袁术之死这件事还在持续不断的发酵,这个在乱世中,敢于第一个称帝的人,他的下场让众多诸侯历历在目。正所谓枪打出头鸟,要是谁跳的最凶,就很有可能被他人联手所消灭,毕竟曹性他们灭掉袁术,也只是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说这个假皇帝死了,但是也正如那句话所说的,国不可一日无君,虽说大汉王朝已经就此灭亡,但是话又说回来,不可能让他一直这样灭亡下去吧,总需要推荐出来一个君主,统领自己自下的子民吧,毕竟,在这片土地上,家天下的思想还是非常的浓郁的。
公元195年中旬,袁绍在谋士沮授和田丰的建议下,举行了祭天仪式,并且宣布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他袁绍今日领冀。幽州还有青州三地,顺应民心,当即王位,定国号为赵。
当这个消息传出知识,天下又是一片震惊,没想到袁绍竟然称王了,并且还称之为赵王。
王和帝这两个称号,似乎都代表了一种权威,一种象征,但是经过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有一些明显的阶级,已经被划分了出来,称王和称帝完全是两个概念。
就像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上,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加起来有上百个之多,每一个诸侯国的国君,一开始是被称为公的。比如说秦孝公,晋文公齐桓公等等。
但是随着各大诸侯国的不断吞并,那些强大的诸侯国领地的不断扩张,一个公的称号已经不再满足于那些君主的野心,所以他们就设置了王的称号。称王者就足以号令一个国家,他就是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但是到了秦始皇这一带,秦始皇雄才大略横扫六国,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始皇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盖五帝,所以他应该称作为皇帝,帝这个称号也因此而由来,所以说,在统治阶级的序列中,他们的排序应该是皇帝的名号最大,其次是王,再其次就是公。
自从大汉王朝建国以来,主要就是沿用皇帝这种称号,至于说王者称号虽然还有,但是那也只是一个荣誉称号而已,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分封的也大多数是一些皇室弟子,保证他们下半辈子衣食无忧,仅此而已。
但如今真正的大汉天子已经死掉,汉朝似乎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因为天下之人没有人再推出一个姓刘的人来当皇帝,所以说,袁绍的谋士沮授田丰等人就建议袁绍,以祭天仪式为由,给自己一个真正的名号,毕竟做什么事情都要顺理成章,师出有名。
袁绍就没有他那个弟弟袁术这么蠢了,急功近利,一下子将自己的名号提到了最高点,袁绍至少退而求其次,没有直接称帝,而改封王。
封建社会皇帝就只有一个,他就代表天,但是诸侯王却可以有很多个,自从汉朝开始,各地大大小小就有不少诸侯王,比如说中山晋王,所以说当这个赵王的称号出来之时,天下百姓还是可以接受的。
因为没有太多人反对,所以说袁绍就顺理成章的坐上了这个位置,他们赵国就此成立,从今天开始,他袁绍便可以顺理成章的打理赵国的一切军阵事务。
反正他袁绍开了这么一个头,并且还成功了,自然会引起天下之人的纷纷效仿。许多有才之士都意识到,或许那些军阀那些诸侯再也忍不住了,他们也即将封王,只是第二个昭告天下封王的人,让众人有些没想到,竟然是远在益州的刘焉。
刘焉这个人似乎有些低调,虽说以前在洛阳为官之时,也曾经亲自参与过平息黄巾之乱的战争中,不过功绩并不是很耀眼。
后来又向汉灵帝提出废史立牧的想法,随后他就选了益州这么一块天府之地,自己搬了进去,当上了益州的州牧,集军权与政权于一手,但是自从刘焉到了益州之后,再也没有发出半点声响,刘焉所做之事也就是更换益州的官僚,稳定益州的局势,不去招惹其他的诸侯,也不会去参与其他诸侯间的战争,就这样守着益州的那块地。一动不动。
但如今刘焉再度发声,他所说的话其实和袁绍也差不多,反正也就是大吹特吹,说他在益州治国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如今顺意天意,自封为蜀王。毕竟益州那块地方也可以称作为蜀。
刘焉跟着封王之后,仅仅过了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