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朝廷的粮草刚到通州,后面就有人送信过来,让粮草先暂时放到驿站,让押粮官户部主事冯大人等一等,皇上有圣旨需要他带到边关。冯大人只好在驿站等着。
等女扮男装的亚茹带着粮队出现在通州时。冯大人愣了,他好奇地问:“小将军,你们要把这么多粮食送到哪去?亚茹穿的是琳琅的战袍。冯大人并没有认出她是个女子。
亚茹回答说:”这些粮食是要送到北部阳城关的。”阳城关是凌三爷他们守卫的北地。
冯大人有些纳闷,自己就是户部的,只听说给西北准备粮草,没听说给阳城关准备粮草啊。不过他也不好问。
这时童将军走过来,他拿出一封信和一个封好的圣旨给冯大人,并嘱咐说:“圣旨是皇上给凌郡王的,一定要放好。信是关侯爷给你的,打开看看。另外告诉你们的人,今天已经挺晚了,出发怕错过宿头,今天就再在驿站住一晚上吧。”
冯大人答应,放好圣旨,又打开关侯爷的信一看,马上就明白了:”他对童大人说,我会全力配合你们行动,今天晚上会安排好。”
第二天,两支送粮队分开。走向各自的方向。
二十多天后,冯大人带着粮草停在了人烟比较稀少的驿站。
他嘱咐人看好粮草,自己则去和驿丞交接核对文书。天已经黑了,只能在驿站住一晚上了。
三更后,人们已经睡熟,只有站岗守夜的士兵有些无精打采的看着粮草。
这时已经是十月,晚上的天气已经挺凉了,士兵缩着脖子,抱着兵器,找避风的地方站着。
其中有一个士兵叫了一声:“谁?”
没有回应,只有几声蝉鸣叫的让人莫名心躁。
这时士兵又好像听到那边传来踏踏的声音,好像是脚步声,可是一会有听不见了。士兵又问了一声:“谁,有人吗。”
仍然没有回声,只听到细微的风声。
一个士兵说:“你神经过敏吧,哪有人。尤其是这个驿站距离村镇那么远,谁能到这里来。”
那个士兵说:“我真觉得有人。”
正说着,那边又出现了咯吱,好像什么东西折断了的声音。
两个士兵互相看了一眼,两人同时向着声音来源的地方走去。
两人走了很远,在周围转了几圈也没有找到一个人影,只看到一只野猫的影子,两人松了口气,原来是只猫。
第二天早上,冯大人正在吃早饭,驿丞慌慌张张地进来,扑通一声跪下不住地磕头:“大人饶命,大人你救救小的。”
冯大人奇怪地说:“你快起来,这是怎么了,出了什么事如此慌张?”
驿丞面如土色,语不成声:“大,大人,马,马全吐白沫了。”
冯大人一惊,呼地一下站了起来:“走,我们去看看。”
两人到时,马厩边已经围了很多士兵,护卫队的卫将军已经把昨天两个值夜的士兵捆了起来。
那两个值夜的士兵也吓坏了,他们跪在地上,面如土色。
冯大人没理他们,而是继续走到里面一看,所有的马都倒在地上,喂食的槽子里还有没吃完的草料。
这时护卫队的卫将军走过来对他说:“被人投毒了,把这些草料带一些回去,查查是什么毒。”
冯大人想起关侯爷给他的那封信,不由在心里夸赞一声:“还是尚书高明啊,做了两手准备,要不连自己都得载进去。自己这吃饭都脑袋都得搬家。”想到这,冯大人不由地摸了一下自已的脑袋。
他弯腰装起了一些草料,准备回去交给关尚书,看看这到底是什么药。
他又过来对吓得抖如筛糠的三个人说:“都起来吧,协助调查。表现好了,查出来了,你们的脑袋就能保住,现在先寄存着。”
三人一听,觉得还有转机,这才稍微松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脑袋暂时先保住了。至于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冯大人和卫将军带着几个人走回了屋里。
将军问驿丞:“附近有骡马市吗?我们得赶紧买到骡马,这粮草可不能耽误了,前线将士还等着呢。”
驿丞为难地说:“这个驿站距离哪都挺远,要想买回这么多骡马,没有个十来天是办不完的。”
冯大人沉吟着说:“此人选择在这样一个地方下毒,也是做了调查的,或者说他很清楚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不好,不好买骡马。所以才选择这样一个驿站下手。这明显是不想让粮食按时运到前线。这粮食要耽误个十几天,会出大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