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大汉国相董仲舒>第017章 你比管仲

大王把话题又转称到剑的问题上来。

大王说,这些天来谣传闽越剑客要来偷剑的事,不是谣传,还是真的。因为这把剑是江都一剑客,用卑鄙手段从闽越剑客中夺来的,而且还送到王府来。

大王知道,这是剑客的一番好心。夫差剑不能落到闽越人手上,他们要是有了双剑,这吴越之地又会挺起一场腥风血雨。

闽越王不是一般的王,他的野心大着,大王刘非是看得一清二楚。刘非不但不给闽越零头剑,他还要把勾践剑收入囊中,以消灭闽越王的野心鼓胀。

据说当年吴王刘濞,手中就是有了夫差和勾践双剑,他才下了决心造反。只是夫差勾践剑的双全,只能一手遮到吴越这块天。吴王如果只在吴越竖起旗杆,坚守这块地,景帝还真拿他没办法。呆可怜他野心太大,赵出了双剑的能力,再加上没有一个好的国相,没有一个好的助手,那是成不了的。

而现在他刘非,有一个像管仲一样的国相,还有夫差剑,只要把勾践剑找来,再找上合适的时机,他董国相就能和管仲辅佐齐恒公一样,辅佐他刘非……

大王滔滔不绝地讲述的想法。表面上听起来,没有一点破绽,似乎找来勾践剑,再加上他董国相辅佐大王认真准备一番,那他刘非就可独立为‘东帝’。

这么看来,大王首先问管仲的事,是想让董仲舒学习管仲的不是能力,而是他流芳百世的荣耀!

如果他董国相听刘非的,好好辅佐大王,从大汉中独立出来,那他‘开国承相’的光环肯定会名垂千史。

这样的光环,你说没有吸引力吗?

当然有。董国相一想到自己是开国承相,那眼睛一闭,下面的文武百官,一个个见了他是毕恭毕敬,叫承相叫得亲切可人,董国相走到哪里,哪里都是笑容可掬,哪里都有美女相伴……

董国相正在胡思乱想之际,大王以为国相在犹豫,但催促他:“不要犹豫了,跟着我干吧,有你这天才国相,什么事不成?”

然后大王刘非要与董国相讨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把勾践剑找回来。

经过大王的一番引导,最后的目标是要把闽越国的勾践剑找回来。

董国相约大王聚会的目的,是怎么来平息闽越要找零头剑的事。他听说童趣王向大王发了帖似的,董国相想研究的是如何闽越王的,现在看来主要目的不是闽越了,应该是江都王刘非。

董仲舒受命来到江都国,除了为江都面姓谋福之外,再一个大的任务就是匡正大王刘非。

董仲舒来到江都国之后,看大王刘非除了把儿子刘建带得娇生惯养之外,自己脾气粗暴一点,别的也没什么大毛病。今天看来他的本性出来了。

这可不是小事,非同一般。董促舒粗略地想了一下。首先他自己是儒家思想的传承者,他不能违背了‘仁义礼智信’的信条,如果这一点儒家思想的基本做不到,就白做了孔孟之的子弟了。

有了这一基本原则,他董仲舒在皇上面前的表态,就不能变;也就是说他要为皇上、为朝廷履行职责。他的职责做国相,就是要为江都的百姓服务,就是匡正大王和太子……

再就是‘大一统’是他董仲舒提出来的思想观点,他不能出尔反尔,出尔反尔的人就算你以后当了开国承相又能怎么?你出尔反尔的人,有人看得起吗?

虽然开国承相的光环可以名垂青史,很有吸引力,但他董仲舒是个讲原则的人,原则上是不能出格的。董仲舒决定要说服大王刘非,

怎么样才能说服大王刘非?

董仲舒停下话来,端起茶杯,还叫上大王:“来来来,再喝杯茶。这武夷茶叶味道是不一样,多喝点。”

董仲舒喝了一口茶后,目光望向窗外。

刘非是被他爹赐了将军印的,他属于武将之列,性格也就是武将德性。事实也是如此,大王刘非‘好气力,治宫馆,招四方豪杰,骄奢甚’,要说服他并非易事。

董仲舒性情温顺,想事仔细全面周到。目前的情况,他大王刘非想着要说服他董仲舒的,要跟他理论,就算能赢他,他一时也不会认账的。此时与他理论,还不如装聋作哑不与他理论,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再与之理论?

于是,董仲舒开始耍赖皮了,说他大王要求太高,他董仲舒一介儒生,虽然在大汉当了多年的博士,又当过多年的老师,桃李是满天下,现在也当了国相,可怎么能与名垂千史的管仲相比?

董仲舒现在不能直接否定为大王服务,只能说自己不能与管仲比,那意思虽然是说不能为大王服务,让大王自己去分析。

大王也不直接就认定董仲舒就否定为他服务的想法。毕竟此事重大,也得给他一个思考的时间。

大王也没有紧逼董仲舒,就说:“理解理解,这事是有点突然,你得好好考虑。你有犹豫有考虑,反而让我相信你;你要是现在一口认下,我还担心。此时搁置下来,过几天再说。你还是帮我考虑一下,有什么办法将闽越王手上的勾践剑弄过来?”

要弄闽越王手上的勾践剑,派剑客去偷抢是行不通的。最有效的办法,让管剑的人能背叛闽越王,把剑拿出来送到大王手上来。

如果用这个思路,就不用剑客去抢偷了,只要把守剑的人攻克下来。

要一个人为他人誓死效忠的,再转变心意效忠于你,听起来很难,但只要你找到此人


状态提示:第017章 你比管仲--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