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凤城古城村的风已经有了凉意,一中南门两排的法国梧桐树上的蝉声已经隐退,九月已经走到了尾巴。
不经意间张缄就在凤城一中过了快一个月,那个他在高家村读书时候一心要考取的学校。
为什么那年张缄他们高一新生没有组织军训,张缄和几个还在联系的同学的进行了考证,大家都记得那年没有军训,具体是什么原因都想不起来了。
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张缄习惯了室友苏东的脚臭,习惯了娜娜同学视而不见的冷漠,习惯了嘎子不约而至加入的饭局,最终也习惯了自己在凤城一中的碌碌无为。
宁当鸡头,不做凤尾。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张缄这个花了六千元到凤城一中的借读生,在刚开始失去目标迷茫的后的一段时间,他也想快速的振作起来,可是差距是显而易见的,能考上凤城一中的绝对是初中的佼佼者,他们的成功不仅有努力在,毫不怀疑他们的天分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张缄感觉即使认真学习都很吃力,那些班里的佼佼者都开始自学后面的章节了,甚至欺负人似在课堂里的让老师讲快点。
苏东曾经对张缄说他也是借读生,让张缄有所怀疑的是他在听课的时候总是笑眯眯的,丝毫没有吃力的迹象。
最让张缄吃惊的是,一道数学题他时常可以想出二种以上的解法,在张缄看来这比“回”字有九种写法都能让人心生敬意。
张缄对数学好的人有一种天然的亲切,在小学的时候,张缄曾代表他们班级参加了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两次到凤城参加半决赛和决赛,在整个小学时期都是风云人物的曹小山都没有这项殊荣。
这些天,张缄经常想念一路之隔的燕子。
在高家村的那一年,他给燕子写过信,去找过她并拿到了她的照片,那一年在无数个困顿的日子,在无边无际的寂寞里,燕子就是他前进的动力。
在潜意识里,燕子和他的距离就是那种的仿佛伸手就可触及的距离,或许只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就像三月可以等到花开一样,燕子自然而然的就会成为他的女朋友。
理想的话,他们只需要一起考进凤城一中,一起站在一中操场的边缘,等待风起,看对方情深似水的眼睛。
可是燕子却去了二中,张缄花钱进了一中,虽然没有张家村和高家村之间四公里的距离,但他们依旧从张家村中学之后,上的学校开始不同。
张缄几次一个人进入二中的校园内,想去找到燕子,他却失去了最初的借口,他怕燕子心里有芥蒂,或许是他本身就有芥蒂,没有见到燕子。
那时候的二中的区别太大了,张缄是一个伪一中学生,他来到燕子面前,是向她显摆自己到了一中而她却只能在二中吗?
他在自己的假设中模拟燕子的感受,让他对近在咫尺的燕子望而却步。
他甚至希望自己也在二中,这样他就可以毫无顾忌的走到燕子的面前说:“燕子,你好,我们又同学了。”
他看着燕子敞开心怀的笑,笑声带动他姐姐给他买的那件白色体恤上的“冰心一片六月雪”那几个夸张的字上。
燕子也会微笑,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线,无比的狐媚,让人完全忽略她鼻子上的几个明显的雀斑。
或许在张缄伸出右手的时候,燕子会伸出她温婉如玉的手,他能感到她微凉的指尖在他出汗的手中轻颤。
可是很多时候,张缄在下午放学和晚自习这段时间,只能坐在梧桐树下水泥台阶上看嘎子在足球场上驰骋。
在高家村中学的时候,在张缄在陌生环境陷入无边寂寞里的时候,他认识了高小丫和刘一凤,异性的友谊及时的滋润了他渴望友谊已经皲裂的荒原。
初到凤城一中的时候,张缄还认为会和娜娜重新拾回童年的友谊,完全没有想到初见的冷漠及时的扑灭了他单纯的想法。
这让张缄想到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童年可以无忧的活着,没有人在意身份和地位,长大了的闰土是必须要喊对方老爷的,不喊就乱了礼数,那还成何体统。
张缄的父亲已经不是凤城物质局那个部门的副经理了。他穿着皱巴巴的西服回到了张家村,在很多人眼里,那里已经是他一生都走不出的村落。
惋惜或者伤感总在不经意间遗忘,曾经的身边人注定成为记忆里的一抹剪影。
张缄父亲离开凤城后,张缄毫无疑问的成为了他的希望,他送张缄到凤城一中走的时候,张缄能从他的背影中看出他的不甘。
命运总让人无能为力,却又让人充满希望。
坐在张缄前排斜对面的一个女孩,一看就是城里人,讲话有尾音,用张缄家乡话就是讲话撇到姥姥家,她叫关心,很高的女孩,长的还可以。
她没事就回头找张缄和苏东说话,看她学习和说话的态度,不用苏东脚气提醒张缄都能猜出她是借读生。
她话讲多了,张缄就进入冥想状态,这是他在高家村中学学习写诗歌时候练就的一个本事,把脑子放空什么都不想,最初能看到关心的嘴一张一合,最后连她整个人都消失在张缄面前,最后眼前就是一片混沌。
其实这样是很不尊重人的,人家和你说话不回应就算了,你把她冥想成一片混沌是不是有些过份了。
还好,还有一个笑眯眯的苏东在。关心发现张缄眼神涣散后,就把目光落在苏东身上。
苏东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