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算老几?有什么资格来证明这几个人的清白?”副团长已经彻底失去了理智,疯狂的叫嚣道。
叶知秋转回身,微微一笑道:“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这位首先的缺点可不小啊?”
副团长刚要反驳,政委说话了:“老单,你这是怎么了?叶教授你难道都不认识了?”
“叶教授?”副团长上下打量了叶知秋半晌,终于,脸上绽开了笑容,握紧了叶知秋的手,不肯松开。
政委开口道:“老单,看看你怎么像个孩子似的。快让叶教授说说,他是怎么认识这几位好汉的?”
叶知秋就把宋春茂带人如何施计,把危害京城多年的汉奸流氓组织白狼队歼灭的经过讲述了一遍。叶知秋是搞教育的,十分注重修辞,一段看似普通的事让他说的声情并茂。把一众八路军听得如醉如痴,不断的齐声叫好。
腼腆的那芳姑娘得知自己的心上人如此英雄了得,一颗芳心牵在宋春茂身上,两只美丽的大眼睛,凝视着宋春茂坚毅的脸庞,再也不能移开。
叶教授的话虽然解开了宋春茂弟兄与八路军之间的误会,但还有一大堆问题摆在他面前:八路军铁帽子九连潜伏在圆明园是非常秘密的,到底是谁出卖了他们?这个来自于八路军内部的奸细,一日不除,他们之间的相互猜忌就一日难以消除。
第二个疑问就是,叶知秋用金印作抵押换取路费,说是要去重庆,怎么又成了八路军的座上宾?他是如何被抓的?他的那张当票是如何落入八旗复**手中的?圆明园是八旗复**在京城最后一块儿基地,八路军在这儿遇袭,跟他们有没有关系?这些事儿看起来没有关联,却有丝丝缕缕牵扯不清的联系。宋春茂苦苦的思索着,就连政委伸过来讲和的手都没有注意到。
宋春茂他们这次行动,真实的目的就是找到八旗复**,把袭击常庆虹的凶手找出来,谁知又牵扯出这么一大堆事来。无奈之下,宋春茂只得接受了政委和叶知秋的邀请,跟随八路军一齐行动,直到把内奸找到为止。
其实弟兄们心中也明白,八路军的邀请只是面子上的客套,真实的目的还是对他们不放心,是变相的把哥儿几个软禁了,弟兄们对此心知肚明,表面上却装作若无其事,和叶知秋谈笑风生。
叶教授学识渊博,虽然没有眼镜,常把大树看成人,但肚子里的墨水却也够宋春茂弟兄喝了。
听了叶知秋的讲述,弟兄们才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是明十三陵,周遭那些人工栽植的树木,最少也有三百年的历史了。
过了一条河,路旁出现了一排排高大的石相生。叶知秋为大家讲述这些石人石兽摆放的规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身边的人也越聚越多。
宋春茂也听得着了迷,猛然间发现姜立柱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还掰着手指头计算着什么,不禁好奇的问:“想什么呢?这么认真?”
姜立柱一惊,道:“我刚才在想,明朝一共十六个皇帝,怎么这里只有十三座陵墓呢?”
这句话被叶知秋听到了,大声称赞道:“这个问题提的好,一眼就能看出这位兄台博学多才,学富五车。”
姜立柱根本不识字,他的历史知识都来自于戏文。他唱过一本戏叫《刘墉下江南》,这个刘墉就是给汇春园药铺提匾额的那个刘石庵。这出戏中有一句戏词是“大明统一,锦绣江山,曾有那十六位万岁爷驾坐金銮。”
姜立柱刚才也不是在算明朝有多少皇帝,而是到了十三陵,想起了那出儿《刘墉下江南》的戏来。打了几年的仗,这小子在默记这出儿戏的戏词,看自己还能记起多少。现在被叶知秋夸了一句,姜立柱的脸,难得红了一次。
叶知秋的工作就是释疑解惑,现在姜立柱把问题提出来,在叶教授看来这就是典型的学生考老师,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回答,万一出现了什么纰露,传出去会被别的学生们笑话的。
他清了清嗓子,从路边的树上折了一根小木棍儿,权做他的教鞭。
一支教鞭在手,叶教授又仿佛站上了讲台,习惯性的用手扶了扶并不存在的眼镜,这才开口道:“明代一共有十六个皇帝一点儿不错,可为什么这里只有十三座陵墓呢?现在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明朝是朱元璋打下来的,但他的京城并没有建在北京,而是在南京,并且他就驾崩在南京,所以,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在南京。他死后,他的孙子朱允继位,却又被他叔叔燕王朱棣篡了位。朱允生死不明,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十三陵自然也就没有他的陵墓。”
叶知秋沉吟了一下,又接着道:“朱棣这个人不简单,明朝二百多年,所有露脸的事儿,几乎都是他干的。修《永乐大典》,派三保太监下西洋,最重要的是他把京城搬到了北京,明、清两朝才有了近五百年的安定江山。后来,中国国民政府又把国都迁回南京。我看此举十分不智,南京偏安一偶,民风重文轻武,正是他们没有全局观念,才在倭寇的侵略下,一败涂地。要是他们继续把国都留在北京,只怕日本人要这么容易占领中国,是不可能的。”
叶知秋犯了所有教授都爱犯的毛病,借古讽今,慢慢的抱怨起时政来。尽管叶教授的话跑了题,可他的这番说辞还是让听众耳目一新。
叶知秋又接着道:“朱棣把国都迁到北京,死后就埋在了这里,他也是葬入十三陵的第一位皇帝。后来,明